跳到主要內容

悲慘勞工與貴族勞團 今非昔比_201310

悲慘勞工與貴族勞團  今非昔比

白兆美

有一位為爭取勞工權益犧牲生命的裁縫助理,常與韓國故總統朴正熙、現任總統朴槿惠的姓名連在一起。

『尊敬的大統領閣下:…,身為人,怎可強迫(平均15歲)女孩們每天工作15小時?一天工資才100元(依當時價值折合新台幣約10元)…,在這些純真善良的心靈受到更大傷害之前,懇請保佑她們…。』

1970年裁縫師助理員全泰壹寫給當時總統朴正熙的信裡這麼寫著。將工時降到每天1012小時、每週日則希望可以固定休息。他的請願如此卑微,當政者與資方卻沒有聽見,全泰壹自焚死亡。時隔42年,朴槿惠競選總統時擬拜訪全泰壹遺族卻吃了閉門羹。

前一陣子,傳言因為南韓勞工意識及薪資高漲,美國通用汽車(G.M.)有意撤出南韓廠。這非空穴來風,GM董事長艾克森(Dan Akerson)今年4月北韓導彈威脅緊繃之際,接受美國知名財經電視台CNBC訪問時表示,若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日趨嚴重,則考慮撤出南韓生產線;隔月在美國工商會邀集的CEO圓桌會議上,向來訪的朴槿惠總統提出「條件」:若能解決經常性薪資問題,就絕不會放棄韓國市場。言下之意,GM老董對南韓廠勞工的薪資有疑慮,若又碰到勞團要求添薪加福利,企業生產成本負擔變重,只得決定轉移生產線。

南韓勞工團體的抗爭活動,給人團結、勇猛、未達目標誓死不退的印象,無論參加人數多寡,其訴求標幟、口號乃至唱歌,甚是井然有序,抗爭過程依計劃皆聽命指揮。勞工演變成如此強勢,可從全泰壹為弱勢勞工發聲談起,他吶喊著「請遵守勞基法,我們不是機器,禮拜天就讓我們休息,不要虐死我們,別讓我白白地死去」要讓勞工走出悲慘世界,自焚死亡。這是197011月的重大社會事件,對於勞工界造成震撼,也成為真正開啟勞工運動的契機,在軍政獨裁時代,鼓舞了民主勞工組織迅速的增長,爭取勞工權益的抗爭活動全面啟動,多少影響到獨裁體制的崩塌。實際上,1970年晚秋之後,勞工、學生與知識份子等由各界組成的聯盟,影響媒體開始大量報導勞工議題,促使政界不得不重視有關勞工的政策。所以,當時身為在野新民黨總統候選人的金大中,於19711月召開的新年記者會即以「全泰壹精神的實踐」做為政見發表。一直到19798月發生YH公司女員工疑似在抗議場所被鎮暴警察重擊墜樓死亡事件,成為壓垮朴正熙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外界普遍認為朴正熙政權「玩完了」之際,朴正熙遂在2個月後被槍殺身亡。

1960年代之後工商經濟起飛,大量勞力密集工廠林立,例如全泰壹的東家就是東大門平和市場服飾業,老闆謀取暴利,讓平均15歲少女們每天工作15小時卻只付免強餬口的工資,勞工處境十分悲苦。等到1970年代勞工人權意識抬頭,勞方逐漸變得強勢。南韓的工會遍及各行各業,一般白領及藍領勞工之外,公務員、教師、醫師,還有工讀生、非正規職的(編制外、約聘、時薪制等工作人員),所以跟其工作權益有關的事務,皆能找得到志同道合的同船人。

韓國人從苦難歷史中學習到「團結力量大」的鐵律,定好目標、團結一致、勇往直前是他們成功的不二法門。可是,現今看來有些衝過了頭,例如GM有意撒廠的消息傳出時,現代起亞車廠的罷工事件更引人矚目。這件勞工新聞之所以蓋過其他社會新聞,當屬工會向資方要求的各項條件相當可觀。除了要求加薪,還要公司拿出純益的30%做為績效獎金、且調高年度獎金至經常薪資的800%、工作滿一年勞工子女就讀國高中及大學學費全額支援,子女未入大學則另支付1千萬韓元等條件。這些不僅讓企業主頭痛,社會大眾也指責他們是「貴族工會」。

根據統計顯示,2012年民間大型企業勞工薪資排行前5名有現代汽車、現代重工業、浦項鋼鐵、三星、鮮京等集團,平均年薪為6419萬到8889萬韓元(新台幣約1758千元至2434千元之間)。所以罷工抗爭事態頻傳的大公司勞團,普遍惹民怨,被民眾及承包協力廠員工痛批不知民生疾苦。這些看起來不愁吃穿的勞工,想要有更優渥的報酬與工作環境,卻也讓人擔心底特律市破產殷鑑不遠。


南韓各地方政府之中,每人平均生產總額、所得總額、個人所得最高的城市,不是首爾而是位於東南部沿岸的工業大城蔚山廣域市。蔚山是以汽車製造鞏固了工業龍頭地位的現代汽車廠所在地。簡言之,工廠成就了城鎮,如今現代汽車勞工被稱為是養尊處優的貴族工會。若長期以往,像美國汽車工業大城底特律市,因汽車工業勞團工資高,商品價格失去競爭力,也因市府福利支出過高,造成財收銳減,宣布破產,或可成為南韓強勢工會一點警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脫北者悲歌_201202

飢寒交迫 逼出二十萬脫北者 2012.02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 十年前的 2002 年春,國際新聞畫面常見發生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些人公然翻牆試圖進入外國管轄使館區域,一旁也有大陸公安阻止的場面。硬闖外國使館的人都來自北韓,這一年就有超過 160 位「脫北者」,成功地透過闖入駐北京外國使館的方式,脫離了北韓政權,離開中國大陸走向另一個未知新世界。 所謂「脫北者」一詞,依據南韓法律其名稱為「北韓離脫住民(簡稱:脫北者)」或「新住民」,定義上原本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設有住址,有直系親屬、配偶、職業等,後脫離北韓而成為大韓民國國民,並且除了南韓國籍之外,未取得其他國籍者。 世界資訊一點通,絕大部分的世界公民都能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消息,惟獨北韓至今仍是全球最封閉且獨裁的政體,一般人民沒聽過什麼叫人權、自由,任何事都由早已神格化的金日成、金正日說了算,因此, 1990 年代之前,極少聽聞北韓政治難民尋求庇護的消息,然而,就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之間,偷偷逃離北韓的人民明顯大增。 何以被統治整整半世紀之後,才有人想到要逃離北韓呢?最大的推進作用,其實來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飢寒迫使北韓人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試著安慰五臟廟,冒險出走。一個人決定離鄉背井往外延伸觸角,自古以來多半是經濟考量,但也有人是為了追求理想。對於北韓人民而言,理想就是每天頌揚領袖,感謝領袖賜予的糧食,成為打倒美帝、日本、南朝鮮的尖兵。 北韓在 1990 年代傳出嚴重飢荒,有近 300 萬人口餓死,送到勞改營後過勞死、餓死、虐死者,近 30 年估計年平均約有 4% 至 20% 。勞改營當中,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咸鏡南道境內的「耀德政治犯收容所 (Yodok concentration camp) 」,由於其他政治犯勞改營幾乎是只進不出,亦即只有屍體能離開,但第 15 號管理所(即「耀德」)除了有「完全管控區域」(約 3 萬 5 千人),也有或者有一天能活著出去的「革命化區域」(約 1 萬 5 千人,多半是被送到北韓的旅日韓僑及政治犯的家屬),也因此,國際人權團體所掌握的北韓政治難民證詞,多半來自耀德收容所。例如, 1977-87 年間被關在革命化區域的姜喆煥回顧,所內每年估計有 4% 的人非自然死亡; 1995-99 年被關過的李永國則推測...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關鍵評論》 白兆美 2015.08.11 看到某益智問答的題目是「北韓沒有什麼」,四個選項裡的正確答案是「民主」。很好奇,拿這個題目去問北韓人民,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朋友多卻不被欣賞 提及北韓,很容易聯想到封閉、獨裁的金氏祖孫三代、愚民政策、恐怖政治、綁架外國人、製造假鈔、核武威脅等等,統統是負面印象,所以會覺得北韓可能是國際孤兒。 不過,以邦交國家數來看,北韓並不孤單,她已與 160 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可是駐外使館因為國內經濟問題而多半裁撤,目前實質運作的使館約 50 個而已。 若以「臉書」形容北韓,她有很多臉友,炒熱核武或牽涉到人權議題時,受到相當的關切,可是製造話題之外,很少能賺到臉友按讚。 就經濟而言,現今南韓的實力已有目共睹,而北韓經濟至 1970 年代初期優於南韓。 分裂初期 北韓經濟優於南韓 1945 年脫離日本殖民,南北韓於 1948 年分別建國。北韓以日本人留下來的產業設施作為基礎,發展輕工業有成,經過 1950 年至 53 年的朝鮮半島戰爭摧殘之後的北韓,還能迅速重建並恢復戰前的生產水準,而且建構工業化基礎、解決了基本的食衣住等民生問題。 1970 年代初期,其農業邁入機械化,在農漁產方面的收穫也讓國內豐衣足食,當時的北韓人民咸信國家將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天堂。可是步入 1980 年代之後,大型計劃的執行屢屢失敗,國內經濟危機從此成了人民的噩夢。 經濟衰敗造成北韓人民手持國家的配給票(糧票)也拿不到食物,乃至 1990 年代中期開始,產生大規模營養不良與飢餓死亡人口。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外界普遍認為餓死者超過總人口的 2% ,若把失蹤人口也計算在內,其數字恐怕達到 5% 。金氏政權為了轉移注意力,再次搬出「苦難的行軍」。這個精神口號源自於北韓聲稱的抗日英雄史蹟,亦即 1930 年代末,金日成帶領游擊隊抗日的「苦難的行軍」。 蘇聯解體後的骨牌效應,重創北韓的外交與經濟。 1990 年代起,北韓製造美元假鈔洗錢、走私武器與毒品,在國際間惡名昭彰。近十年的北韓,不顧一切 3 度進行核試,受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六方會談也停擺,日子更是難過。 制度不透明 阻礙經濟發展 擁有名列中國 500 大企業且為遼寧首富的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曾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