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韓國的民族性

歷史悲憤淬鍊出現代韓國的光芒 

深刻體會唯有團結自強才能不再被欺壓
白兆美《全球中央》2010.07


「民族性」意指一個民族受同一文化影響,所表現出的特有性格與氣質,更是一個民族「血緣」的持續。民族性的形成是長期的,且與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生活環境又包含了氣候與地形等自然因素,所以現今我們也常以地理位置─如北方性格─形容或定義一個人。

那麼韓國的民族性是什麼樣的面貌呢?若問台灣人,可能直接舉出「驃悍」一詞,再聯想到其他面向如人蔘、泡菜、韓劇、Super Junior、少女時代、跆拳道等詞彙。
其實,我們並不是真正懂得鄰邦,韓國因為地理位置,過去長期處於周邊強權威脅,對外總得委曲求全、看他國臉色行事。

體會刻骨銘心的屈辱 始於江華島條約

19世紀在中國所發生的幾件大事,直接影響到周邊國家的命運。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英間簽署的《南京條約》,無疑瓦解了原本以中華思想為中心的東北亞國際秩序,遂將這個地域帶入以西歐近代國際法為中心的體系裡。
再者,19世紀後半葉,國際關係的主導權,以英美日為主的海洋勢力與以中俄為首的大陸勢力之間,彼此對峙拉扯。1876年,朝日簽署《江華島條約》,內文第一款即白紙黑字表明「朝鮮為自主之邦」,保有與日本平等的權利。這項條約,表面看起來朝鮮應該受到很大的鼓舞,因為右鄰日本承認朝鮮是自主國家,也就是說,不必再對西邊的大國屈膝朝貢。
然而,《江華島條約》成了朝鮮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從此逐步淪入日本殖民政策的陷阱;而對日本而言,這只是對外擴張軍國主義的開胃菜而已,等到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朝鮮也隨即於1897年獨立更名為「大韓帝國」。
時間再停格於1895年,朝鮮高宗的王妃閔氏(後追諡為「明成皇后」)就在宮內慘遭日人毒手,接踵而至的是新帝國主義與新殖民主義的列強,瓜分了朝鮮半島的國土利權。日本並持續對大韓帝國威脅利誘連哄帶騙,讓其糊里糊塗地把國家外交權交由日方掌控,日本於1910 年不費多大力氣即將朝鮮半島納為殖民地,使得大韓帝國維持不到14年,讓韓國體認到刻骨銘心的屈辱。
韓國人民受日本殖民36年期間,也促使他們痛定思痛,體會到需全力對抗外權,不自主寧死的愛國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
但是,20世紀中期的朝鮮半島,雖然日本殖民帝國退了,卻仍脫離不了外強的干涉與慫恿,朝鮮半島由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美蘇兩大陣營軍管,遂造成半島一分為二,1948 年分裂為「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明成皇后遭謀殺 韓對日情結極度惡化

韓國歷史上的宮廷黨派政爭不斷,且向中國大陸稱臣千餘年,因此部分韓國人認為其民族一旦聚首就內鬥,對外卻易於妥協與依賴,即奉行所謂的「事大主義」。
數千年朝鮮半島的歷史很難用三言兩語帶過的,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段期間的韓國深受中國─尤其是儒家思想─影響,明末清初時甚至以「小中華思想」自居,深信朝鮮為正統中華思想的繼承者。
朝鮮半島因為地理之便,很早就接觸到中國文化,卻也因為地理位置,長年受到日本的侵犯。日本始終將朝鮮半島視為禁臠,為了鞏固在朝鮮半島上的勢力,不斷挑戰中國的宗主國地位,使得夾在中間的朝鮮半島受到極大煎熬。
16世紀末豐臣秀吉對朝鮮發動的戰爭就是典型的例子,1592及1597年的「壬辰倭亂」與「丁酉再亂」(明史稱「萬曆朝鮮之役」、日史稱「文祿.慶長之役」)擴大為東北亞的國際戰爭,讓中日韓三國的糾纏關係浮上檯面,翻開東北亞的近、現代史,很容易找到日本因覬覦朝鮮半島而發動侵略,並利用這個地理位置做為侵略中國的跳板的證據。
這種模式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所以歷史上的中韓兩國,在某些層面來說關係密切唇亡齒寒,因為朝鮮以為脫離中國之後,從此獨立自主,事實上反而讓自己迅速走向亡國之路。

日本視朝鮮為禁臠 不斷藉機染指

由於日本曾展現的擴張野心,以及不承認侵略史實態度,至今仍然得不到許多周邊的諒解,尤其曾被殖民 36年的南北韓,更是將其視為頭號罪犯與敵人,所以早期多以抗日做為愛國題材,電影或電視裡常見日本侵略戲碼,電視劇《明成皇后》即是王后(閔妃)被日本浪人所弒的民族悲劇,戲劇再次聲討當年日人的蠻橫,並且成為超高收視率,開啟歷史劇風潮,提供韓國全國民眾廣泛討論的議題。事實上,韓國的對日情結,就是在 1895年日人謀殺王妃閔氏的「乙未事變」之後極度惡化。
1894年,不滿貪官污吏與階級制度的「東學」領導人與農民聯手,展開輔國安民、除暴救民的運動,高喊「斥倭洋倡義」(排日與排洋)、追求人人平等。這項「東學農民革命」反而成為之後日本干政的藉口。
朝鮮為了平定農民革命,要求清廷派兵援助,這時清廷依據《天津條約》通知日本,造成日本也派兵進入朝鮮半島;緊接著日本強行實施甲午改革與乙未改革,並提出「洪範十四條」,其第一條就是「不依賴清國,確立自主獨立的基石」;而王妃被弒之後,朝政的親日勢力仍大,但民眾對日的仇恨沸騰,處處可見反日活動,此時俄國公使以保護公使館為由,引一百名水兵進入首爾朝廷親俄派趁機與俄使共謀,於 1896年 2月暗地裡將朝鮮的高宗王帶到使館內,整整一年後才回宮,朝鮮史上稱為「俄館播遷」。
1897年 10月,朝鮮改制為大韓帝國。改制後的韓國,並沒能真正享有自主權,清日戰爭、日俄戰爭、義和團事件等等周邊國家發生的事件,都讓韓國遭到池魚之殃。
1904年簽署的《韓日議定書》,將韓國的海岸與河川的航行權全數交給日本,後更迫使韓國接受日方的「顧問團」,而這些顧問包括財政、外交、軍警等主要內政與外交層面,從而韓國實際上已失去了國家自主權。
1905年 9月的日俄《普茲茅斯條約》,明訂日本在朝鮮半島行使政治、軍事、經濟方面擁有特殊利益,並且可對朝鮮採取指導、保護、監察等措施,這無是國際社會默認日本得以殖民朝鮮半島的根據。1905年 11月的第二次《韓日協約》(乙已條約)則使大韓帝國淪為受日本保護的國家 ,亦即剝奪韓國的外交權,韓皇之下設置日本人統監, 1907年日本藉口韓皇派遣密使到海牙的萬國和平會議,強行讓韓皇退位,並解散朝鮮軍。直到 1910年 8月 22日,韓國被迫簽下《韓日合併條約》之後隨即亡國。

嚐盡亡國恨後的奮起

大韓帝國始終沒有能夠真正的獨立自主,究其原因,其實她是在列強勢力均衡之下誕生,列強勢力失衡之時隨即淹沒於歷史中。嚐盡亡國恨的韓國人,從不斷被壓迫的歷史中,深刻體會自立自強的重要,從此更加堅韌凝聚,不畏強權,十分重視群體與團隊精神。
這種團結與愛國的行為,致使雖然在南北韓的對峙之中,雙方仍高喊「統一」,另外在其他方面如學生民主運動(以群眾力量抵制軍政與貪官)、國家政策的執行(為了推行國家政策,願意犧牲小我)、同舟共濟(1997年金融風暴,全球韓展開捐款救國運動)及國際賽事 (參賽以奪冠為目標)、對外關係(對外口徑一致),甚至在演藝娛樂上(藝人在國外以推廣韓國文化為榮)都有出色的成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殺率居高不下 南韓社會怎麼了?

是經濟大國抑或自殺王國? 白兆美 韓國經濟規模於 2005 年攀上世界第 10 之後,最近 5 年雖然排名都停留在世界第 14 ,但以人口 5 千萬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成就仍然十分亮眼。韓國也曾依賴他國的經濟援助,如今在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與娛樂等各方面都有讓人稱羡的好成績,從成果來看,韓國人努力的拚勁與向上的毅力值得佩服。但從自殺數據看韓國,不得不讓人納悶「韓國社會是怎麼了」。 根據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 2012 年韓國的自殺率是 34 個 OECD 會員國之最,而且還是連續 10 年居高不下的十連霸,期間悄悄地被冠上自殺王國污名,此一標籤至今還是撕不掉。 韓國的自殺情形有多麼嚴重?數字會說話,例如 2012 年韓國自殺率是 OECD 會員國平均值的 2.4 倍, 2011 年每 10 萬人口中就有 33.3 人自殺死亡。其中老人、軍人、學生的自殺率特別高,凸顯社會上的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孤獨與疏離感,以及團體環境中嚴重的競爭關係與霸凌問題。 孤獨與貧窮   老人沒法安心活 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老人自殺率在 OECD 國家之中也早已占據第一名。統計顯示,每 10 萬名 65 歲至 74 歲老人之自殺率為 81.8 人,這比起日本的 17.9 人、美國的 14.5 人平均高出 5 倍之多;而 75 歲以上韓國老人的自殺率每 10 萬人之中高達 160 人。究其原因,自殺者之中獨居或無可依靠親人的比率高,也就是在步入老年之後,心態上感覺被社會遺棄、感到失落者多;同時還有因為本身或親人久病或親人離世 . 感到失落而自殺。 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孤獨與失落感造成老人與社會產生相當大的疏離感,最後足不出戶,且因不輕易向他人或在社群網站等對外透露自殺念頭而更難防止悲劇的發生。還有因為經濟上的困頓,覺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例如,兩年前自殺身亡的 78 歲李姓老太太,在遺書上表明她是因為被取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金資格而死。這一個例子警惕有關單位在審核發放補助金時,不能侷限於固定標準,而是需要更人性化地觀察與評估。李姓老太太係因其失業女婿找到了工作,便取消了她的生活補助金,她自認無法維持生計而選擇自殺。今天的社會與家庭觀念不若從前,已經不能抱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政府機構只因家中...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_CNA 全球中央 4月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2015.04   2015 年適逢南韓與日本建交 50 週年,兩國政府都有意要拉近關係,但雙方遇到領土爭議與慰安婦懸案至今仍未取得共識的關卡上。 中日韓三國領袖 2012 年 5 月在北京共同宣布,於當年內洽談東北亞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消息,曾對台灣造成震撼。台灣與大陸先前已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台灣本以為掌握了貿易經濟的先機,卻因未能整合社會各方意見與取得共識,形成躊躇不前的窘態。 說是三國的 FTA ,卻由於歷史懸案與領土主權爭議等因素,這兩年半期間,讓人覺得日本總是被劃到圈外。單就表相而言,習近平與朴槿惠、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會面時的臉上表情,就能看出明顯的差別。南韓與中國大陸已簽署了 FTA ,但與日本之間的 FTA 雙雙步伐緩慢。 而去( 2014 )年,南韓總統朴槿惠曾公開表示「慰安婦問題是韓日兩國關係之中,具有象徵意義的懸案」,她希望 2015 年趁兩國迎接建交 50 週年之際,呼籲日本能夠做出樹立兩國嶄新關係的努力。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去年底轉述朴槿惠與安倍在亞太經合會( APEC )晚宴比鄰而坐時的主要談話時也透露,韓日兩國元首就慰安婦議題,將督促進行雙方局長級協議。 朴槿惠去( 2014 )年 12 月初接見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榊原定征會長一行人時即表示,先前舉行高峰會之後,兩國關係反而有退步的前例,所以在慰安婦議題方面,希望日本政府在兩國局長級會議上提出更有誠意的方案。 對於韓日兩國舉行高峰會的可能性,曾為資深外交官,現任執政新國家黨國會議員沈允肇透露,朴槿惠總統的左右手徐清源今年一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強調「兩國高峰會重在完善的事前準備工作,能否進行高峰會主要關鍵就在於慰安婦問題」,韓國方面十分介意高峰會時能否處理好二戰期間的慰安婦問題。 兩國之間的慰安婦懸案到底有多糾葛,竟然能夠成為阻擋雙方高峰會的指標性問題? 二戰時朝鮮半島   慰安婦達 16 萬人 現已 91 歲高齡的前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教授尹貞玉, 1988 年在一場名為「國際觀光與女性座談會(俗稱「買春觀光」)」上,首度對外發表她親赴曾受日本殖民的亞洲各國採訪「慰安婦」之後,公開提出二戰日軍慰...

制裁讓北韓急了 以民生之名走私中朝邊界

制裁讓北韓急了   以民生之名走私中朝邊界 2016.04. 白兆美 4月下旬,北韓內閣外務相(外交部長)李洙墉訪美,當時外界尤其關心他能否與美國國務院高層或聯合國秘書長會面。但後來證實他在紐約的活動範圍被限縮在聯合國總部、北韓大使館、住宿飯店,遑論與美方高層會談。美國方面後來透露,限縮李洙墉活動範圍係針對北韓試射 SLBM(潛射彈道飛彈)的報復。 北韓外相李洙墉在美停留時有關核試與美韓軍演的發言,引起國際間的注意,但美國總統歐巴馬並不買帳。 李洙墉說「如果美韓率先停止在朝鮮半島的聯合軍演,北韓也就有可能中止核試」。李洙墉強調美方要先表示善意。 對此,歐巴馬在漢諾威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聯合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時表示,北韓對於朝鮮半島非核化得先拿出認真態度,如此,美國即為了緩和緊張情勢,準備好對話。歐巴馬就李洙墉提出的要求,回覆不具考慮的價值。歐巴馬此番話,等同重申除非北韓先做到朝鮮半島非核化,否則免談的強硬態度。 北韓一邊在海上試射飛彈,一邊要求對話並要美韓停止軍演,恐怕是因為國內處境不大理想。事實上,在聯合國的嚴厲制裁後,也沒有本錢繼續耗下去,五月的勞動黨大會將屆,北韓得想法子找個下台階與出路。 》 遭受嚴重制裁打擊兩個月,北韓感受極大壓力,特別是因為老大哥中國的態度不同以往。 稍早前,習近平 3月 31日赴美參加第四屆核安全高峰會期間,表示「各方都應該全面完整地履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中國對北韓確實履行制裁的決心十分明確。 中國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 4月份訪韓期間,與南韓外交部長尹炳世會面時表示,「黑龍江省在地方政府層面上,將積極為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北韓的決議提供協助」。 看來北韓這次真的孤立無援,逼急了,所以使出走私手段,偷渡物資穿越中朝邊界。 》》 北韓利用中朝邊境走私的管道大致可分類為: 與邊境海關人員及與國際線列車站務員之間的關係與賄賂、利用往返中朝的中籍人士走私禁運項目、針對制裁品項以偽造虛報方式進出口、利用緝查不易的時段進行海上交易、委託航空旅客托帶物品等多種方式。 這也顯示,國際間大聲說這一次是最強、最嚴厲的制裁,卻沒有真正遏止北韓私下進行貿易。北韓總是能找到辦法,打點各種關卡、打通邊境,順利運送貨品。 根據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