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升一降 中美兩強摸索新的定位_《全球中央》201009

一升一降  中美兩強摸索新的定位
林中斌:找到平衡點後  中美終將合作多於抗爭

中美角力牽動亞洲安全─ 朝鮮半島緊張只是爆點
《全球中央》白兆美  
南韓一艘護衛艦(PCC-722天安號)今年326日晚間在黃海(韓國稱「西海」)NLL(北方限界線)執行巡防任務時,因不明原因爆炸、沈沒,造成46官兵死亡。事件發生地點距離仁川市西北方約190公里,也就是南韓在黃海最北端的領土白翎島附近。
天安艦被「擊沈」的消息頓時成為國際焦點,讓人直覺朝鮮半島緊張情勢急遽升高,甚至引爆第二次南北韓戰爭。事件真相尚未明朗化之際,許多問號紛紛浮出檯面:南韓政軍高層對於事發時間與經過,數度更改說詞、南韓譴責北韓的攻擊、北韓回嗆南韓自導自演、網路謠傳「天安艦」事件是政治利益(國內選舉)的陰謀,部分網友甚至直指這是美、中或日本的作為,眾說紛紜。
天安艦事件引爆中美緊張關係
韓、美、英、西、瑞典、澳洲等國組成的「天安艦沈沒事件真相調查團」520日公布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天安艦是被北韓製造的CHT-02D魚雷(直徑21吋、重1.7噸、裝藥250公斤)擊中導致沈沒,但調查結果仍然無法解開罹難官兵家屬及世人的疑惑,也有不少人民重提1987年由巴格達飛往首爾的韓航爆炸事件(北韓特務金賢姬被捕招供,被特赦)。
天安艦事件餘波盪漾,南韓西北部江華島周邊與臨津江一帶,730日至86日的前後一週內陸續發現90發北韓製的木盒地雷,期間還造成南韓釣客一死一傷,由於往年發生洪水也沒有如此大量的木盒地雷漂流至南韓,不禁讓人懷疑是北韓故意釋放的。
美韓軍演惹惱中國  舉世關切
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又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但半島的和平與衝突早已不是「單挑」就能解決的家務事,因為美中都不會在東北亞秩序重整上缺席,也因此,美韓聯合軍事演習、解放軍演習等統統都比從前以放大鏡檢視動機與過程。
自從中國大陸崛起,美中兩大國主導世界的態勢愈加明確,彼此在軍事、外交與經濟上的角力暗潮洶湧。龍頭霸權美國還在忙著應付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與國內金融危機之際,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最大消費國,2008年成功舉辦了奧運,表現其不必只靠軍力亦可登峰的軟實力。
美國以前就覺受中國侮辱  中國也不爽
三年前,歐巴馬角逐參選美國總統時,發表將在亞洲加強與盟國關係的政見一直延續至今,歐巴馬政府與印度、東協、越南等國分別簽署多項合作協議,與日韓合作一向密切,去年底美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到緬甸訪問到翁山蘇姬,似乎都在宣示中國並非東亞唯一強權,美國彷彿在進行圍堵中國的策略。
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歐巴馬希望與溫家寶會談,卻因雙方安排上的問題,讓歐巴馬「闖入」中、印、巴西、南非之間的高峰會議,對此美方覺得深受中國的侮辱。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會議,美對中方所派代表位階太低感到屈辱,美國認為歐巴馬上台以來對中多所讓步,使得讓中方得寸進尺。因此或許只能稱得上是一場例行安全演習的美韓聯合軍演,今年就變得萬分敏感。
美方在演習的軍力、地點上頻頻出招,中方強烈表達不滿,言詞交鋒火藥味十足,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Mike Mullen725日在阿富汗慰勉美軍官兵時強調進行演習的黃海是公海,去年10月在同一地點演習,今年也不例外,顯然是不甩北京的抗議,表態美方絕不讓步。
相對的,中方對美國也有許多不滿,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美軍經常派遣偵察機和軍艦到南中國海一帶,20014月美軍機撞機事件與去年3月美國海洋偵測船在南海與中國船隻發生擦撞、互相叫囂等的衝突都是中美雙方角力的導火線,至於天安艦事件只是中美衝突的爆點而已。
兩國元首都想表現強硬  又不出事
前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副主委,現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林中斌教授指出,中美雙方近幾年無論在軍事演習或言詞上,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究其原因,雙方的國內問題不可忽略。林教授說,胡錦濤與歐巴馬都被內部批判「太軟弱」,使其威信低落而不易領導一國,所以雙方都在表現強硬的一面,但雙方也不希望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彼此其實都在等待對方先讓步,以利衝突即可平息。
林中斌分析,「以整體觀之,一個上升的強權(中國)與下滑的強權(美國)在互相摸索、重新定位。」一旦找到彼此新的定位之後,中美將長期的維持合作與穩定關係多過相互的抗爭。
為了經濟  中美終將合作多於對抗
中美若能走向長期合作關係,對東亞局勢或世界和平必定有正面意義,但何以見得一上一下的強權能和平共處?林教授提出經濟等五個理由,他說經濟是最重要的長期因素,中美兩國近幾年在經濟的表現上有強烈的對比。以前年爆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為例,中國是最後一個進去第一個出來,不只保八還創造出許多經濟奇蹟,如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代德國變成世界第一出口國,成為全球汽車最大生產國及消費國,成為太陽能發電面板、風力發電風車的最大製造國。
反觀美國,受金融風暴影響時程很長,今年第二季的成長又下滑,且今年的赤字預算(Budget Deficit)是1.47兆美元。雖然目前經濟的總生產值,美國仍然是遙遙領先(美14個兆美元、中4兆美元),但經濟潛力前景卻有非常強烈的對比,包括軍備、太空計畫、將領名額等各方面在內,美國國防預算已有顯著的修減,因此以經濟潛力分析美方不可能用軍事力量跟中方做長期的對抗。
中國崛起  美國仍將重要
美國國內的雄心壯志不若從前,今年2月美國ABC民調顯示, 43%的美國人相信21世紀裡中國將主導世界,只有38%相信美國仍然會主導世界。一個大帝國需要長時間建立,衰亡時程卻很迅速,例如羅馬、奧匈、奧圖曼帝國,乃至1990年前後的前蘇聯崩解等等。不過林中斌認為由於美國具有很強的反省與自我批評能力,即使下滑其速度不但不會太快,且仍舊會是世界上重要的國家。
除此之外,兩國在軍事戰略上,中國秉持孫子兵法,著重於虛實併用與不戰而勝的策略,同時又遵循毛澤東「鬥而不破」原則,外交技術細膩,軍事上主張「慎戰」,有別於派兵揚威的美國模式。
兩強之間難為小  亞洲國家兩頭買保險
再者,亞洲鄰國對於大國抱持「二心」,與美合作愈加緊密的國家也都避免鬥爭北京,日本前總理鳩山由紀夫曾採取完全傾向北京的政策,但現任總理菅直人則微調政策,在中美間取平衡點。為了經濟向中國大陸靠攏的亞洲國家,在安全議題上也都會跟美國唱和,這種策略其實就是分散風險,將中美分別視為經濟與避險的伙伴而已。
台灣自馬英九政府上台以來,採取傾斜中國的政策,北京當局也在兩岸交流上為台灣拋出多項讓利措施,然而台灣過於傾中,有可能招來安全上的疑慮。林中斌教授就曾建議政府,「台灣的位置,最好是在北京與華府的中間點」,因為傾美則對經濟不利、傾中則有安全上的顧慮。
全球對於環境議題的合作十分重視,由於現今地球有暖化、地震、火山爆發等天災與變數,此時,大家能做且唯一的生路是「合作」,因此雙方互相摸索新的定位的途中,一旦找到更符合彼此實力的平衡點,兩大國必然會長期且相當穩定的維持合作多於對抗的關係。

這一波朝鮮半島緊張局面何時和緩,得看中美的自制和協助,天安艦事件的真相如何,得從中美的角力猜想,可能只有北京或華府握有實情。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殺率居高不下 南韓社會怎麼了?

是經濟大國抑或自殺王國? 白兆美 韓國經濟規模於 2005 年攀上世界第 10 之後,最近 5 年雖然排名都停留在世界第 14 ,但以人口 5 千萬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成就仍然十分亮眼。韓國也曾依賴他國的經濟援助,如今在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與娛樂等各方面都有讓人稱羡的好成績,從成果來看,韓國人努力的拚勁與向上的毅力值得佩服。但從自殺數據看韓國,不得不讓人納悶「韓國社會是怎麼了」。 根據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 2012 年韓國的自殺率是 34 個 OECD 會員國之最,而且還是連續 10 年居高不下的十連霸,期間悄悄地被冠上自殺王國污名,此一標籤至今還是撕不掉。 韓國的自殺情形有多麼嚴重?數字會說話,例如 2012 年韓國自殺率是 OECD 會員國平均值的 2.4 倍, 2011 年每 10 萬人口中就有 33.3 人自殺死亡。其中老人、軍人、學生的自殺率特別高,凸顯社會上的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孤獨與疏離感,以及團體環境中嚴重的競爭關係與霸凌問題。 孤獨與貧窮   老人沒法安心活 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老人自殺率在 OECD 國家之中也早已占據第一名。統計顯示,每 10 萬名 65 歲至 74 歲老人之自殺率為 81.8 人,這比起日本的 17.9 人、美國的 14.5 人平均高出 5 倍之多;而 75 歲以上韓國老人的自殺率每 10 萬人之中高達 160 人。究其原因,自殺者之中獨居或無可依靠親人的比率高,也就是在步入老年之後,心態上感覺被社會遺棄、感到失落者多;同時還有因為本身或親人久病或親人離世 . 感到失落而自殺。 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孤獨與失落感造成老人與社會產生相當大的疏離感,最後足不出戶,且因不輕易向他人或在社群網站等對外透露自殺念頭而更難防止悲劇的發生。還有因為經濟上的困頓,覺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例如,兩年前自殺身亡的 78 歲李姓老太太,在遺書上表明她是因為被取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金資格而死。這一個例子警惕有關單位在審核發放補助金時,不能侷限於固定標準,而是需要更人性化地觀察與評估。李姓老太太係因其失業女婿找到了工作,便取消了她的生活補助金,她自認無法維持生計而選擇自殺。今天的社會與家庭觀念不若從前,已經不能抱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政府機構只因家中...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_CNA 全球中央 4月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2015.04   2015 年適逢南韓與日本建交 50 週年,兩國政府都有意要拉近關係,但雙方遇到領土爭議與慰安婦懸案至今仍未取得共識的關卡上。 中日韓三國領袖 2012 年 5 月在北京共同宣布,於當年內洽談東北亞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消息,曾對台灣造成震撼。台灣與大陸先前已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台灣本以為掌握了貿易經濟的先機,卻因未能整合社會各方意見與取得共識,形成躊躇不前的窘態。 說是三國的 FTA ,卻由於歷史懸案與領土主權爭議等因素,這兩年半期間,讓人覺得日本總是被劃到圈外。單就表相而言,習近平與朴槿惠、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會面時的臉上表情,就能看出明顯的差別。南韓與中國大陸已簽署了 FTA ,但與日本之間的 FTA 雙雙步伐緩慢。 而去( 2014 )年,南韓總統朴槿惠曾公開表示「慰安婦問題是韓日兩國關係之中,具有象徵意義的懸案」,她希望 2015 年趁兩國迎接建交 50 週年之際,呼籲日本能夠做出樹立兩國嶄新關係的努力。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去年底轉述朴槿惠與安倍在亞太經合會( APEC )晚宴比鄰而坐時的主要談話時也透露,韓日兩國元首就慰安婦議題,將督促進行雙方局長級協議。 朴槿惠去( 2014 )年 12 月初接見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榊原定征會長一行人時即表示,先前舉行高峰會之後,兩國關係反而有退步的前例,所以在慰安婦議題方面,希望日本政府在兩國局長級會議上提出更有誠意的方案。 對於韓日兩國舉行高峰會的可能性,曾為資深外交官,現任執政新國家黨國會議員沈允肇透露,朴槿惠總統的左右手徐清源今年一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強調「兩國高峰會重在完善的事前準備工作,能否進行高峰會主要關鍵就在於慰安婦問題」,韓國方面十分介意高峰會時能否處理好二戰期間的慰安婦問題。 兩國之間的慰安婦懸案到底有多糾葛,竟然能夠成為阻擋雙方高峰會的指標性問題? 二戰時朝鮮半島   慰安婦達 16 萬人 現已 91 歲高齡的前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教授尹貞玉, 1988 年在一場名為「國際觀光與女性座談會(俗稱「買春觀光」)」上,首度對外發表她親赴曾受日本殖民的亞洲各國採訪「慰安婦」之後,公開提出二戰日軍慰...

制裁讓北韓急了 以民生之名走私中朝邊界

制裁讓北韓急了   以民生之名走私中朝邊界 2016.04. 白兆美 4月下旬,北韓內閣外務相(外交部長)李洙墉訪美,當時外界尤其關心他能否與美國國務院高層或聯合國秘書長會面。但後來證實他在紐約的活動範圍被限縮在聯合國總部、北韓大使館、住宿飯店,遑論與美方高層會談。美國方面後來透露,限縮李洙墉活動範圍係針對北韓試射 SLBM(潛射彈道飛彈)的報復。 北韓外相李洙墉在美停留時有關核試與美韓軍演的發言,引起國際間的注意,但美國總統歐巴馬並不買帳。 李洙墉說「如果美韓率先停止在朝鮮半島的聯合軍演,北韓也就有可能中止核試」。李洙墉強調美方要先表示善意。 對此,歐巴馬在漢諾威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聯合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時表示,北韓對於朝鮮半島非核化得先拿出認真態度,如此,美國即為了緩和緊張情勢,準備好對話。歐巴馬就李洙墉提出的要求,回覆不具考慮的價值。歐巴馬此番話,等同重申除非北韓先做到朝鮮半島非核化,否則免談的強硬態度。 北韓一邊在海上試射飛彈,一邊要求對話並要美韓停止軍演,恐怕是因為國內處境不大理想。事實上,在聯合國的嚴厲制裁後,也沒有本錢繼續耗下去,五月的勞動黨大會將屆,北韓得想法子找個下台階與出路。 》 遭受嚴重制裁打擊兩個月,北韓感受極大壓力,特別是因為老大哥中國的態度不同以往。 稍早前,習近平 3月 31日赴美參加第四屆核安全高峰會期間,表示「各方都應該全面完整地履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中國對北韓確實履行制裁的決心十分明確。 中國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 4月份訪韓期間,與南韓外交部長尹炳世會面時表示,「黑龍江省在地方政府層面上,將積極為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北韓的決議提供協助」。 看來北韓這次真的孤立無援,逼急了,所以使出走私手段,偷渡物資穿越中朝邊界。 》》 北韓利用中朝邊境走私的管道大致可分類為: 與邊境海關人員及與國際線列車站務員之間的關係與賄賂、利用往返中朝的中籍人士走私禁運項目、針對制裁品項以偽造虛報方式進出口、利用緝查不易的時段進行海上交易、委託航空旅客托帶物品等多種方式。 這也顯示,國際間大聲說這一次是最強、最嚴厲的制裁,卻沒有真正遏止北韓私下進行貿易。北韓總是能找到辦法,打點各種關卡、打通邊境,順利運送貨品。 根據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