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寒交迫 逼出二十萬脫北者
2012.02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
.jpg)
所謂「脫北者」一詞,依據南韓法律其名稱為「北韓離脫住民(簡稱:脫北者)」或「新住民」,定義上原本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設有住址,有直系親屬、配偶、職業等,後脫離北韓而成為大韓民國國民,並且除了南韓國籍之外,未取得其他國籍者。
世界資訊一點通,絕大部分的世界公民都能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消息,惟獨北韓至今仍是全球最封閉且獨裁的政體,一般人民沒聽過什麼叫人權、自由,任何事都由早已神格化的金日成、金正日說了算,因此,1990年代之前,極少聽聞北韓政治難民尋求庇護的消息,然而,就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之間,偷偷逃離北韓的人民明顯大增。

北韓在1990年代傳出嚴重飢荒,有近300萬人口餓死,送到勞改營後過勞死、餓死、虐死者,近30年估計年平均約有4%至20%。勞改營當中,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咸鏡南道境內的「耀德政治犯收容所(Yodok concentration camp)」,由於其他政治犯勞改營幾乎是只進不出,亦即只有屍體能離開,但第15號管理所(即「耀德」)除了有「完全管控區域」(約3萬5千人),也有或者有一天能活著出去的「革命化區域」(約1萬5千人,多半是被送到北韓的旅日韓僑及政治犯的家屬),也因此,國際人權團體所掌握的北韓政治難民證詞,多半來自耀德收容所。例如,1977-87年間被關在革命化區域的姜喆煥回顧,所內每年估計有4%的人非自然死亡;1995-99年被關過的李永國則推測所裡每年約有20%的人非自然因素死亡。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有過度勞動、長期營養不良、餓死或因收容所並不提供暖氣設備,而捱不過酷寒冬夜,還有因試圖逃離被捕而公開處死。
![]() |
北韓中學生所學的英文,裡面充滿了神格化金日成、金正日的頌揚(網路圖片) |
![]() |
北韓中學生所學的英文,裡面充滿了神格化金日成、金正日的頌揚(網路圖片) |
「脫北者」通常怎麼逃出來呢?1990年代之前,一些軍人身份者的逃離路徑是以走38度線休戰區為主,但這一條陸路實際上死亡率最高,因為邊防軍的巡邏嚴密、各處有高壓電網以及看不見的地雷,脫離過程被槍擊或觸電或炸死者比
比皆是。也有些居民是利用小型漁船,集體越過北方限界線(NLL),這種模式至今還時有所見。除此之外,近十年國際間注意到的北韓人逃離方法,首推陸路越過中朝(大陸與北韓)邊境,再闖入大陸境內外國使館區,因為這種方法最快述又直接。只要能進得了外國使館,就等於100%成功脫離北韓魔掌,但尚未能闖入外國使館管轄就被大陸公安逮捕,北京當局為了安撫平壤當局,以遣送回北韓的方式表達兩國敦厚友誼。
據聞從咸鏡北道茂山郡的一所勞改區一帶,渡過圖門江進入中國東北地區是逃離難度最低的路徑,因此北韓加強該區的保安監控,每5分鐘即利用載有超音波探測器的卡車,監聽與大陸或其他外部地區的所有電話通訊。
為何脫北者有能力越過中朝邊境?又為何以逃到大陸延邊朝鮮族自治區為首選目標?理由是兩國邊境比較「好過」。中朝邊境雖有警備軍,但有些收賄,邊防較為鬆散,這時脫北者繞過崗哨,涉過圖門江,潛入延邊朝鮮族自治區。
到了中國大陸,不等於完全脫離了北韓的控制,因為全球最孤立的北韓,與中國大陸最為親密,雙方早已有正式協議,一旦發現大陸境內的非法入境北韓居民,大陸即根據與北韓簽署的協議,不承認脫北者為「難民」,以非法入境為由送往圖門市與琿春市,再遣送回北韓。若在中國大陸被捕遣送回北韓之後,最輕以強制勞動與洗腦,一般常見則處以死刑作為懲罰。
根據南韓統一部1998年開始做的正式統計顯示,目前成功來到南韓定居的脫北者就有2萬人,其中女性占七成;獲得美國等其他國家庇護而定居各國者約1千人;除了這些「幸運的」脫北者之外,一般估計藏身中國各地或偷渡到東南亞地區看不到未來的脫北者至少有20萬人。脫北者的家屬,也會被剝奪一切權利,莫名地被送往勞改所,因此就算「犯罪者」是平常沒有往來的親戚,只要被連累了,至死都不知為何被送到勞改營,因為不能問。政治犯收容所裡關著的是違背「主體思想」,對於金日成一家人,提出任何負面言論者(例如,主張金日成主席頸部後方長瘤)為主,另外還有閱聽南韓製播的廣播、電影、歌曲,損壞了(相框上刮出瑕疵等)金日成家人的肖像,連結過南韓的網路者,基督徒,尤其是傳教行為者,使用手機者,當然也有脫北者,以及最高領導人自我隨時判定的罪名。
成功潛入大陸的北韓人,有一部分透過管道獲得南韓的援助,有一部分以闖入外國使館或外國學校尋求協助,這些人多半最終能來到南韓。但也有些人,雖已藏身大陸卻因公安或邊境警備趨向嚴謹,因此不敢在大陸久留,儘速逃往東南亞國家之後再尋求第三國的政治庇護。
聯合國難民署於2003年宣布脫北者,依國際法視為「委任難民」,所以只要是難民署認定某脫北者為「難民」,則可在國際上獲得難民資格。而最後來到南韓定居的脫北者從1995年的41人,到1999年一年有148人,2002年有1千多人,2006年超過2千人,2009年近3千人。因此1999到2009的十年間,來南韓定居的脫北者足足增加20倍。這期間最高位階的脫北者為已故黃長燁,他在1997年流亡南韓之前是北韓權力排名第13,曾任最高人民會議外交委員長、黨中央委員會祕書及祖國和平統一委員長等要職,也被譽為北韓金日成「主體思想」的教父級理論家。黃長燁選擇脫北,主要原因就是金日成死後權力重心移往軍方,受到肅清威脅之故。

脫北者定居南韓的情形如何呢?由於北韓人民平常沒有接觸過電腦等事物,學校裡也沒有教導金氏父子以外的思想或文學作品或音樂美術,更沒有學過世界史,沒聽過外國的政治社會新聞,英語能力低落又沒有使用電腦能力,因此絕大部分定居南韓的脫北者反映不能適應資訊爆炸的新居所。更嚴重問題,其實是謀生能力,因為北韓以思想教育為主,沒有特殊技術專長的人,一旦離開北韓,除了基層勞動,沒有其他職務能及時上手。即便說脫北者在南韓在語言上沒有太大隔閡,但生活上的用語稍有差別,發音更有特殊腔調,一般南韓人還是對他們有莫名的防範之心。

從1997年起積極支援脫北者適應新環境的「北韓人權市民聯盟」表示,近十數年以來,僅有一小部份的學界人士跟相關公務部門人員對脫北者適應問題與脫北青少年教育問題表示關懷,其餘整個南韓社會對脫北者的適應問題冷漠以對。另外,定居南韓的脫北者認為,眼前對他們最重要的依序是工作、健康、子女教育及個人自由;而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最不重要的3項依序是宗教、旅行、異性關係。
脫北者冒著生命危險逃離北韓,又好不容易定居南韓展開新生活,他們很希望有一天能融入獲得新生後的社會環境,也希望能與當地居民成為朋友,但由於南韓人民普遍對這些新住民沒有好感,因此讓脫北者有很深的疏離與孤獨感。截至2010年底,來到南韓後迅速融入社會,持續對未來抱持希望的脫北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跟南韓在地的朋友或同事相處融洽,而且比起其他脫北者,他們跟南韓在地人相處的時間較多。所以,南韓人摒棄成見,不戴有色眼鏡看脫北者,真心相待所謂的同胞,成了當前脫北者最迫切需要的「福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