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屆韓國總統選舉_200712



總統換誰做 聽聽人民的想法
2007.11.19~2007.11.23韓國採訪側記

第十七任大韓民國總統大選十二月十九日舉行,距離大選剩下一個月的十一月十八日晚飛抵韓國,原本預期韓國大選的氣氛與台灣相似,但從步出機場入境,一路駛往首爾市中心的車程中,絲毫看不出南韓將有什麼大選。街道上沒有宣傳旗幟或海報,也沒有宣傳廣播車行駛,冷清的程度與窗外零下五度的氣溫相差無幾。
韓國大選前夕,各家媒體報導和計程車運將的意見,成了觀察選情的主要輔助材料;與韓國主要媒體資深記者聊選舉,專訪韓國文化良心之稱的思想家金容沃先生,採訪李明博競選總部公報特補裴庸壽先生以及保守派無黨籍參選人李會昌競選總部發言人李惠沇小姐所得,對進一步瞭解選情有很大的助益。另外,為了進一步探討,韓國如何能提早走出亞洲金融風暴陰霾,且能維持高水準的經貿績效,採訪了三星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研究室長金京源博士和現代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本部長韓相完博士,這兩位經濟專家分屬兩大集團,但是談到專業經濟領域時,立場專業客觀,也是此行一大收穫。
十一月十九日,一早走在市區街道上,每個人穿上厚重外套,各自匆忙走向目的地。在街頭的隨機訪問中,一位廿多歲女性上班族談到韓國各大報的立場時,清楚地劃分「改革派」和「保守派」兩大陣營。例如《韓民族(HanKyoReh)日報》為首的支持改革勢力對上《中央(JoongAng)日報》、《朝鮮(ChoSun)日報》等的保守媒體。
的確,從報紙頭版頭條的標題,即不難看出立場上的相異處。一方批政府官員貧腐案滾雪球般的擴大,人民生活疾苦,促政府拿出經濟政策;另一方則批參選人誠信有問題,沒有資格做國家領導人。然而,無論支持哪一邊,媒體並沒有露骨式的攻訐,而是在批評之餘也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各媒體都在呼籲回歸選舉本質,不要被BBK操作股價案爆發所造成的煙幕效果,陷入五里霧中,各方儘速拿出具體政策,給人民希望和感動。
問到一位三十出頭,在知名企業上班的金姓粉領族,為何人民不覺得韓國已有耀眼的經濟成長。她說:『事實上,周遭許多人覺得現在經濟甚至還不如金融風暴時期。金融危機之後所施行的企業結構調整,實際上是有利於企業體卻對勞工是不利的,因為現在連個「退休」都無法獲得保障,唯一讓人稱羡的工作是公務員。』年輕的金小姐,年薪比台灣一般具有二十年工作經驗的企業主管還要高,但還是不能享受消費的樂趣,究其原因是「房貸」。盧武鉉政府執政以來,推出多次有關不動產政策,卻助長部分地區的房價飆漲,造成人民一窩蜂投資房地產,不動產價格從此居高不下。不僅如此,人民買了房子,每個月要負擔的房貸本金和利息不是小數目,使得其他項目的消費被迫壓縮到所剩無幾。這是他們人均所得高,卻消費力低的最大癥結所在。
對於韓國政經情況十分瞭解的駐韓台北代表部新聞組長劉明良先生,以《朝鮮日報》社論為例,說明外界認為的韓國大學畢業生的「高所得」,並非是全面性和普及性。該報社論指出,韓國約有一半的社會新鮮人,隨著畢業就面臨失業,或只能找到「非正規職」(即編制外)工作,薪水低、沒有保障,韓國人稱之為「88萬人生」(即每月平均薪水約新台幣31,500元)。劉組長認為,韓國上班族的年薪看起來比台灣高出許多,但從「匯率」觀點分析,十年前和現在的薪資沒有什麼差異。若以競爭對象來看韓國,最值得台灣警惕的是知識面,韓國閱報率普遍高於台灣,就以《朝鮮日報》為例,每天發行量號稱有230萬份,謝組長則認為大約有150萬份。
《88萬元世代》共同作者,經濟學家于錫勳(音譯)博士指出韓國企業結構自金融危機之後,變得對勞工十分不利,他尤其憂心現在的廿多歲人口(即台灣的七年級生),因為企業結構調整,能找得到的工作多半是編制外、沒有保障,使得國家未來的棟樑毫無施展抱負、發揮所學的好環境。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一些人「假裝」是高中學歷,只為到工地去謀個勞動職,卻也被「廉價聽話」的外籍勞工擠出來。無論藍領白領都沒有這些年輕世代立足之地,于博士痛心未來國家的主角群如此徬徨,他認為這是很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不必像從前擠大學窄門,而是想盡辦法得找到一個「正規職」(即編制內工作),然後努力不要讓自己成為企業裁員的對象。
《笨蛋!問題在不動產》共同作者,經濟正義實踐市民聯合會國策事業監視團長金憲東(音譯),形容現今韓國社會猶如分成「地主和無地奴隸」兩個階級。市井小民對於社會高層(政治人物或富人)的貪婪幾乎沒了感覺,大財閥犯法,只要坐上輪椅就能被寬恕,社會價值觀變得混亂。
人民最關心的是「民生經濟」。做了32年的上班族,兩年前被公司「榮退」的58歲吳姓運將雖然說他對政治一點都不關心,但強烈表達不願與北韓統一的想法。他抨擊北韓,先是要玉米,再來是麵粉,現在要大米,得寸進尺。他對於政府拿納稅人的錢經援北韓十分不以為然。
開了十年計程車的65歲金先生說:『候選人的道德問題?只要不太離譜就可以了。人家有錢,有什麼看不下去的理由?』金先生雖然沒說是誰,很顯然他是指大國黨候選人李明博。
這幾天,韓國社會有一半的聲音是「道德有瑕疵?檢方起訴?無論如何還是會選〞拚經濟〞的候選人!」吃飯最重要,經濟重於一切。
一位40多歲池先生則將首爾市的消費低落歸咎於「廢娼」,他說,廢娼的結果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小姐」,以及計程車司機和周邊產業。
從與首爾市民的隨機訪談中,讓我體認到,其實台灣與南韓有太多相似之處,人民要的是民生經濟,政治人物卻互相揭瘡疤,沒什麼建設性更沒有感動。
登記參選總統大選的候選人之多,前所未見,表示泛執政或泛在野都沒能整合成功。政壇同盟之間同床異夢與分裂,看不見政策的選舉,人民到底要投誰呢?未來相信會出現棄保效應,而且人民呈現「挑一個最不爛的蘋果」心態。
李會昌的脫黨參選,對李明博是另一個震撼彈。有趣的是,代表保守勢力的李明博雖然支持度稍有下降,但李會昌誘使其他更深一層的保守支持群表態,因此,保守勢力突然感覺變得很大,改革派則大幅縮水,泛執政的大統合民主新黨推出的鄭東泳,始終在一成多的支持率上,除非BBK案有什麼重大突破,否則現今政權要繼續執政近乎不可能了。
李明博競選總部公報特補裴庸壽在專訪時表示,大國黨是以經濟、生產為先,有生產即可引導成長,成長的果實是分配。他說李明博有企業家的眼光和行動力,他誓言實踐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就是承諾要分配。
李明博提出每年經濟成長率7%、長期目標是人均所得四萬美元、綜合經濟力世界第七的「747公約」。李明博以他在首爾市長任內造就「清溪川奇蹟」的行動力和企業家的思考模式,吸引絕大多數的選民。
裴庸壽說,只要檢方以公正司法調查,不要做出不當的政治判斷,BBK案很快就能水落石出。他希望各陣營回歸本質,不要再拿這些枝節模糊選舉焦點。
李會昌與鄭東泳、文國現等候選人提出扶植「中小企業」活絡經濟的政策,然而南韓社會目前籠罩在李明博式的經濟神話之下,還看不出有誰能「超越」或所謂「戳破」這種經濟神話。
下一屆韓國總統是誰?票在選民手上,政治人物在鬥爭之外應多聽聽人民的聲音,否則,只給人民挑一個最不爛的蘋果,對於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政治,將是一大傷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殺率居高不下 南韓社會怎麼了?

是經濟大國抑或自殺王國? 白兆美 韓國經濟規模於 2005 年攀上世界第 10 之後,最近 5 年雖然排名都停留在世界第 14 ,但以人口 5 千萬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成就仍然十分亮眼。韓國也曾依賴他國的經濟援助,如今在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與娛樂等各方面都有讓人稱羡的好成績,從成果來看,韓國人努力的拚勁與向上的毅力值得佩服。但從自殺數據看韓國,不得不讓人納悶「韓國社會是怎麼了」。 根據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 2012 年韓國的自殺率是 34 個 OECD 會員國之最,而且還是連續 10 年居高不下的十連霸,期間悄悄地被冠上自殺王國污名,此一標籤至今還是撕不掉。 韓國的自殺情形有多麼嚴重?數字會說話,例如 2012 年韓國自殺率是 OECD 會員國平均值的 2.4 倍, 2011 年每 10 萬人口中就有 33.3 人自殺死亡。其中老人、軍人、學生的自殺率特別高,凸顯社會上的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孤獨與疏離感,以及團體環境中嚴重的競爭關係與霸凌問題。 孤獨與貧窮   老人沒法安心活 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老人自殺率在 OECD 國家之中也早已占據第一名。統計顯示,每 10 萬名 65 歲至 74 歲老人之自殺率為 81.8 人,這比起日本的 17.9 人、美國的 14.5 人平均高出 5 倍之多;而 75 歲以上韓國老人的自殺率每 10 萬人之中高達 160 人。究其原因,自殺者之中獨居或無可依靠親人的比率高,也就是在步入老年之後,心態上感覺被社會遺棄、感到失落者多;同時還有因為本身或親人久病或親人離世 . 感到失落而自殺。 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孤獨與失落感造成老人與社會產生相當大的疏離感,最後足不出戶,且因不輕易向他人或在社群網站等對外透露自殺念頭而更難防止悲劇的發生。還有因為經濟上的困頓,覺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例如,兩年前自殺身亡的 78 歲李姓老太太,在遺書上表明她是因為被取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金資格而死。這一個例子警惕有關單位在審核發放補助金時,不能侷限於固定標準,而是需要更人性化地觀察與評估。李姓老太太係因其失業女婿找到了工作,便取消了她的生活補助金,她自認無法維持生計而選擇自殺。今天的社會與家庭觀念不若從前,已經不能抱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政府機構只因家中...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_CNA 全球中央 4月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2015.04   2015 年適逢南韓與日本建交 50 週年,兩國政府都有意要拉近關係,但雙方遇到領土爭議與慰安婦懸案至今仍未取得共識的關卡上。 中日韓三國領袖 2012 年 5 月在北京共同宣布,於當年內洽談東北亞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消息,曾對台灣造成震撼。台灣與大陸先前已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台灣本以為掌握了貿易經濟的先機,卻因未能整合社會各方意見與取得共識,形成躊躇不前的窘態。 說是三國的 FTA ,卻由於歷史懸案與領土主權爭議等因素,這兩年半期間,讓人覺得日本總是被劃到圈外。單就表相而言,習近平與朴槿惠、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會面時的臉上表情,就能看出明顯的差別。南韓與中國大陸已簽署了 FTA ,但與日本之間的 FTA 雙雙步伐緩慢。 而去( 2014 )年,南韓總統朴槿惠曾公開表示「慰安婦問題是韓日兩國關係之中,具有象徵意義的懸案」,她希望 2015 年趁兩國迎接建交 50 週年之際,呼籲日本能夠做出樹立兩國嶄新關係的努力。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去年底轉述朴槿惠與安倍在亞太經合會( APEC )晚宴比鄰而坐時的主要談話時也透露,韓日兩國元首就慰安婦議題,將督促進行雙方局長級協議。 朴槿惠去( 2014 )年 12 月初接見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榊原定征會長一行人時即表示,先前舉行高峰會之後,兩國關係反而有退步的前例,所以在慰安婦議題方面,希望日本政府在兩國局長級會議上提出更有誠意的方案。 對於韓日兩國舉行高峰會的可能性,曾為資深外交官,現任執政新國家黨國會議員沈允肇透露,朴槿惠總統的左右手徐清源今年一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強調「兩國高峰會重在完善的事前準備工作,能否進行高峰會主要關鍵就在於慰安婦問題」,韓國方面十分介意高峰會時能否處理好二戰期間的慰安婦問題。 兩國之間的慰安婦懸案到底有多糾葛,竟然能夠成為阻擋雙方高峰會的指標性問題? 二戰時朝鮮半島   慰安婦達 16 萬人 現已 91 歲高齡的前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教授尹貞玉, 1988 年在一場名為「國際觀光與女性座談會(俗稱「買春觀光」)」上,首度對外發表她親赴曾受日本殖民的亞洲各國採訪「慰安婦」之後,公開提出二戰日軍慰...

制裁讓北韓急了 以民生之名走私中朝邊界

制裁讓北韓急了   以民生之名走私中朝邊界 2016.04. 白兆美 4月下旬,北韓內閣外務相(外交部長)李洙墉訪美,當時外界尤其關心他能否與美國國務院高層或聯合國秘書長會面。但後來證實他在紐約的活動範圍被限縮在聯合國總部、北韓大使館、住宿飯店,遑論與美方高層會談。美國方面後來透露,限縮李洙墉活動範圍係針對北韓試射 SLBM(潛射彈道飛彈)的報復。 北韓外相李洙墉在美停留時有關核試與美韓軍演的發言,引起國際間的注意,但美國總統歐巴馬並不買帳。 李洙墉說「如果美韓率先停止在朝鮮半島的聯合軍演,北韓也就有可能中止核試」。李洙墉強調美方要先表示善意。 對此,歐巴馬在漢諾威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聯合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時表示,北韓對於朝鮮半島非核化得先拿出認真態度,如此,美國即為了緩和緊張情勢,準備好對話。歐巴馬就李洙墉提出的要求,回覆不具考慮的價值。歐巴馬此番話,等同重申除非北韓先做到朝鮮半島非核化,否則免談的強硬態度。 北韓一邊在海上試射飛彈,一邊要求對話並要美韓停止軍演,恐怕是因為國內處境不大理想。事實上,在聯合國的嚴厲制裁後,也沒有本錢繼續耗下去,五月的勞動黨大會將屆,北韓得想法子找個下台階與出路。 》 遭受嚴重制裁打擊兩個月,北韓感受極大壓力,特別是因為老大哥中國的態度不同以往。 稍早前,習近平 3月 31日赴美參加第四屆核安全高峰會期間,表示「各方都應該全面完整地履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中國對北韓確實履行制裁的決心十分明確。 中國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 4月份訪韓期間,與南韓外交部長尹炳世會面時表示,「黑龍江省在地方政府層面上,將積極為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北韓的決議提供協助」。 看來北韓這次真的孤立無援,逼急了,所以使出走私手段,偷渡物資穿越中朝邊界。 》》 北韓利用中朝邊境走私的管道大致可分類為: 與邊境海關人員及與國際線列車站務員之間的關係與賄賂、利用往返中朝的中籍人士走私禁運項目、針對制裁品項以偽造虛報方式進出口、利用緝查不易的時段進行海上交易、委託航空旅客托帶物品等多種方式。 這也顯示,國際間大聲說這一次是最強、最嚴厲的制裁,卻沒有真正遏止北韓私下進行貿易。北韓總是能找到辦法,打點各種關卡、打通邊境,順利運送貨品。 根據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