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醞釀已久的「棄恩保男」雰圍

王子復仇記即將登場

 2016.05.18. 白兆美

第七屆勞動黨大會像是為金正恩自己舉行的加冕禮,他穩坐至高無上的神聖寶座,掌握勞動黨委員長、政治局常務委員、黨中央軍事委員長、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等 9個職務。他還為了讓人民更加信服,努力模仿祖父金日成的外貌打扮。就在此時,金正男的動向再次受矚目。

說到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印象中戴著貝雷帽、頭髮稀疏、滿面鬍渣、胖胖身形,放蕩不羈的模樣。政治上,具有國際觀、親中,且希望改革開放。

他的名字再次被提起,主要是因為金正恩掌權 4年多以來一意孤行,難與國際接軌,因此與北韓有密切關係的周邊國家,有意要「換人」。


咸認中國是與北韓最為親密的邦交國,而且有能力影響平壤,但從 2013年底金正恩處死姑丈張成澤之後,與北京交惡的問題浮上檯面,且不可挽回;當初,觀察家推測張成澤被肅清主因是他傾中。可是去年可靠消息得知,原因並非僅僅因「親中派」那麼單純。

進一步分析,跟血盟中國走得近並不足以成為被清算的「罪行」,原因可能是張成澤一派有意與北京合力扶植金正男成為北韓領導。

2012年 8月張成澤訪中,與胡錦濤密談「換人」可能性,卻被周永康得知洩密給金正恩。東窗事發,金正男在外漂泊避開弟弟的追殺,張成澤被捕處死。同一個時期,周永康則正巧被習近平「打老虎」。

原本分別在中朝兩國權力核心的周永康與張成澤遭肅清,首推貪汙,實則謀反奪權計畫曝光才惹禍上身。此一說法,較具有說服力。

》》

據消息人士指出,金正恩青少年時期仍是目無長者又傲慢,不懂傾聽他人言。其姑丈張成澤在旁看清這樣個性的金正恩,因此張成澤覺得金正恩接班會毀了國家。

中國一位匿名的教授表示,習近平對金正恩的憤怒已超出想像,而且習近平至今以最大耐性對待平壤,不過,只要願意,習近平隨便出牌都能打擊平壤。若是派出快速反應部隊,不用一個小時就有能力直搗黃龍。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一位專家指出,其實中國有能力讓北韓換掉領導人,只是沒有付諸行動而已。北京若是採取行動,最可能扶植比起金正恩了解國際情勢、有能力推動中國式改革開放以及體制演變的人物。

金正恩如果垮台,美方應該會表示歡迎。任期即將屆滿的歐巴馬,早已被黯淡的全球經濟與伊斯蘭國恐攻問題焦頭爛額。而對北韓的挑釁,已到了沒有耐性繼續採策略性的忍讓,反而對於借力北京,除掉麻煩製造者金正恩,持肯定態度。

美國一位東北亞專家也認為,若由中國扶植願意接受改革開放的金正男,美國應該會樂觀其成。

觀察家分析,國際間一旦付諸實際行動拆了金正恩的台,俄羅斯也無法扮演阻擋這種世界潮流走向。至於金正恩自己,應該也知道俄羅斯已非他的靠山。

》》》

因為地緣關係,東北亞諸國對北韓的動靜十分敏感。那麼身為北韓人又有何感想?整個國家人民被洗腦 70年,又因箝制思想、沒有言論自由,將金氏三代神格化、偶像化。除了金氏「聖旨」,很難聽到或了解人民的聲音與想法。但拼湊一些資訊,可以觀察出其中端倪。

北韓普遍認同長子繼承的傳統。金正男身為長子,又是所謂「白頭山(長白山)血統」,正符合北韓人民的期待。金正恩的生母高英姬來自日本,所以被視為「富士山血統」。又,金正男跟其父金正日曾以長白山(白頭山)天池做背景拍過父子照片,金正恩則沒有這一類的全家福照。

金正恩接班第五年,甫藉黨大會鞏固地位,但人民不會不知金正恩的政績僅止於核試,卻又因核試造成制裁,苦了人民。

當初金正男被其父冷落,並非如傳言是因為持假護照去日本的事件,而是金正日訪中時,金正男向金正日強烈抗議,說「為何默認弟弟(正恩)為了掩蓋推動貨幣改革失敗,而以炸沉天安艦轉移注意力的作為?」

在中國各地為平壤賺取外匯的北韓派外工作人員,頻頻埋怨因為不懂世事的小伙子,被搞得累死。前一陣子有 13個人集體輾轉飛去南韓,成功脫離了北韓政權。

值得注意的是,黨政軍幹部也被持續不斷且沒來由的肅清,反彈情緒和恐怖感高漲。如果這樣的氣氛擠壓到難以承受的地步時,不能排除在北韓也會看得到政變的可能性。

消息人士指北韓內部期待以金正男替換金正恩的氛圍蔓延,其來有自。日久見人心,「棄恩保男」不是不可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脫北者悲歌_201202

飢寒交迫 逼出二十萬脫北者 2012.02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 十年前的 2002 年春,國際新聞畫面常見發生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些人公然翻牆試圖進入外國管轄使館區域,一旁也有大陸公安阻止的場面。硬闖外國使館的人都來自北韓,這一年就有超過 160 位「脫北者」,成功地透過闖入駐北京外國使館的方式,脫離了北韓政權,離開中國大陸走向另一個未知新世界。 所謂「脫北者」一詞,依據南韓法律其名稱為「北韓離脫住民(簡稱:脫北者)」或「新住民」,定義上原本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設有住址,有直系親屬、配偶、職業等,後脫離北韓而成為大韓民國國民,並且除了南韓國籍之外,未取得其他國籍者。 世界資訊一點通,絕大部分的世界公民都能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消息,惟獨北韓至今仍是全球最封閉且獨裁的政體,一般人民沒聽過什麼叫人權、自由,任何事都由早已神格化的金日成、金正日說了算,因此, 1990 年代之前,極少聽聞北韓政治難民尋求庇護的消息,然而,就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之間,偷偷逃離北韓的人民明顯大增。 何以被統治整整半世紀之後,才有人想到要逃離北韓呢?最大的推進作用,其實來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飢寒迫使北韓人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試著安慰五臟廟,冒險出走。一個人決定離鄉背井往外延伸觸角,自古以來多半是經濟考量,但也有人是為了追求理想。對於北韓人民而言,理想就是每天頌揚領袖,感謝領袖賜予的糧食,成為打倒美帝、日本、南朝鮮的尖兵。 北韓在 1990 年代傳出嚴重飢荒,有近 300 萬人口餓死,送到勞改營後過勞死、餓死、虐死者,近 30 年估計年平均約有 4% 至 20% 。勞改營當中,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咸鏡南道境內的「耀德政治犯收容所 (Yodok concentration camp) 」,由於其他政治犯勞改營幾乎是只進不出,亦即只有屍體能離開,但第 15 號管理所(即「耀德」)除了有「完全管控區域」(約 3 萬 5 千人),也有或者有一天能活著出去的「革命化區域」(約 1 萬 5 千人,多半是被送到北韓的旅日韓僑及政治犯的家屬),也因此,國際人權團體所掌握的北韓政治難民證詞,多半來自耀德收容所。例如, 1977-87 年間被關在革命化區域的姜喆煥回顧,所內每年估計有 4% 的人非自然死亡; 1995-99 年被關過的李永國則推測...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關鍵評論》 白兆美 2015.08.11 看到某益智問答的題目是「北韓沒有什麼」,四個選項裡的正確答案是「民主」。很好奇,拿這個題目去問北韓人民,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朋友多卻不被欣賞 提及北韓,很容易聯想到封閉、獨裁的金氏祖孫三代、愚民政策、恐怖政治、綁架外國人、製造假鈔、核武威脅等等,統統是負面印象,所以會覺得北韓可能是國際孤兒。 不過,以邦交國家數來看,北韓並不孤單,她已與 160 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可是駐外使館因為國內經濟問題而多半裁撤,目前實質運作的使館約 50 個而已。 若以「臉書」形容北韓,她有很多臉友,炒熱核武或牽涉到人權議題時,受到相當的關切,可是製造話題之外,很少能賺到臉友按讚。 就經濟而言,現今南韓的實力已有目共睹,而北韓經濟至 1970 年代初期優於南韓。 分裂初期 北韓經濟優於南韓 1945 年脫離日本殖民,南北韓於 1948 年分別建國。北韓以日本人留下來的產業設施作為基礎,發展輕工業有成,經過 1950 年至 53 年的朝鮮半島戰爭摧殘之後的北韓,還能迅速重建並恢復戰前的生產水準,而且建構工業化基礎、解決了基本的食衣住等民生問題。 1970 年代初期,其農業邁入機械化,在農漁產方面的收穫也讓國內豐衣足食,當時的北韓人民咸信國家將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天堂。可是步入 1980 年代之後,大型計劃的執行屢屢失敗,國內經濟危機從此成了人民的噩夢。 經濟衰敗造成北韓人民手持國家的配給票(糧票)也拿不到食物,乃至 1990 年代中期開始,產生大規模營養不良與飢餓死亡人口。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外界普遍認為餓死者超過總人口的 2% ,若把失蹤人口也計算在內,其數字恐怕達到 5% 。金氏政權為了轉移注意力,再次搬出「苦難的行軍」。這個精神口號源自於北韓聲稱的抗日英雄史蹟,亦即 1930 年代末,金日成帶領游擊隊抗日的「苦難的行軍」。 蘇聯解體後的骨牌效應,重創北韓的外交與經濟。 1990 年代起,北韓製造美元假鈔洗錢、走私武器與毒品,在國際間惡名昭彰。近十年的北韓,不顧一切 3 度進行核試,受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六方會談也停擺,日子更是難過。 制度不透明 阻礙經濟發展 擁有名列中國 500 大企業且為遼寧首富的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曾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