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與正難以獨當一面

金與正難以獨當一面
白兆美《全球中央》2015.01


去(2014)年,南韓方面一改李明博執政時期對北韓的強硬態度,朴槿惠總統在國內外重要場合釋出對於朝鮮半島和平與南北韓和諧盼有所作為的意願。同時,南韓統一部與外交部門也為了讓國際間了解朴槿惠政府的朝鮮半島統一政策而不遺餘力。統一部長柳吉在還拋出善意,希望南北韓坐下來就「離散家族相逢」、解除「5.24措施(因2010年「天安艦擊沈事件」而制定的對北韓制裁措施)」事宜展開協商。
金與正去年3月首次曝光  兄妹互動受國際矚目
金正恩在仁川亞運閉幕式派來重量級的崔龍海、黃炳誓與金養建,他們3人卻婉拒與朴槿惠見面。遂又以部分人士以大型氣球送傳單至北韓為由,拒絕兩韓高層接觸。使得南韓在南北韓關係上始終無法突破僵局。
北韓最高領導層仍舊脫不了世襲與封閉的權力結構。金正恩先是極力宣傳其「唯一領導」,肅清危及權力的官員與家人之後,去年3月的最高人民會議期間,首度對外正式介紹胞妹金與正。從此,金與正每每高調陪同出現在重要黨政軍場合,她的地位可能與崔龍海、黃炳誓相當。1127日陪同金正恩赴「426漫畫映畫撮影所」時,金與正已是「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
由於金正恩曾一度神隱40天,當時謠言滿天飛,而且有不少人認定金與正代理金正恩做決策,所以復出後的金正恩兄妹動靜頗受國際間矚目。
金正日父子排除異母兄弟  卻又都提攜胞妹
位居黨中央高職消息獲得證實不久,去年12月初,「南北經協經濟人聯合會」東方英萬會長發佈消息指出,金與正將於今(2015)年3月擬率團訪問南韓參加「南北民族飲食藝術文化大慶典」活動。此事若成行,這將是北韓建國以來,金日成家族訪南韓的第一人。然而,南韓統一部對此傳言表示「可能性極低」。
不僅是南韓媒體,歐美主要媒體對金與正的華麗登場興致頗高。美國新聞週刊、華盛頓郵報以及CNN電視,將金與正的出線評為她和哥哥金正恩的互信與互動良好,也形容為是金正日與金敬姬兄妹關係的翻版。相對的,歐洲的荷蘭萊登大學韓國學教授布洛克認為,金正恩身邊沒有可依賴的人;英國獨立報則轉述專家的分析指出,金正恩的權力基礎尚脆弱,才迫使他任命金與正為黨中央的副部長。
金與正跟姑姑金敬姬有頗多的相似之處,金與正27歲即坐上權力核心,金敬姬29歲以勞動黨國際部的課長職開啟政治生涯。兩位都是當權者的胞妹,最不同的地方是金敬姬任要職時,父親金日成、胞兄金正日與夫婿張成澤都是在權力核心,父兄庇佑,但金與正失怙失恃又未婚,除了胞兄沒有其他依靠。
金正日與金正恩成為最高領導人的同時,都排除掉了同父異母的兄弟,又對胞妹格外地照顧。金敬姬搞砸了1989年第13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活動期間推出的「外匯兌換券」政策,導致讓旅日朝鮮人總聯合會投資的6億美元人間蒸發,但並沒有讓她完全遠離政治中心。
金正恩非真心分享權力

在今天看來,金敬姬的政治生命隨著金正日、張成澤相繼離世而結束。那麼,金與正單靠胞兄,能否期待更好的發展呢?2004年逃出北韓,平壤音樂舞踊大學、金日成綜合大學畢業,曾任職北韓朝鮮中央放送委員會電視總局藝文記者、中央黨統一宣傳部101連絡所的作家張進成斷言,金正恩輕易地剷掉可能危害其唯一領導的張成澤,且不讓胞兄金正哲分一杯羹,但為了穩定其世襲地位之唯一權力,目前權宜之計拉胞妹上台,卻並非真正要與之分享權力。張進成說,北韓的黨組織指導部與黨中央的幹部並沒有真心接受任職高位的金與正,只有南韓媒體因為「搞不清楚狀況」,爭相捧紅了金與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脫北者悲歌_201202

飢寒交迫 逼出二十萬脫北者 2012.02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 十年前的 2002 年春,國際新聞畫面常見發生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些人公然翻牆試圖進入外國管轄使館區域,一旁也有大陸公安阻止的場面。硬闖外國使館的人都來自北韓,這一年就有超過 160 位「脫北者」,成功地透過闖入駐北京外國使館的方式,脫離了北韓政權,離開中國大陸走向另一個未知新世界。 所謂「脫北者」一詞,依據南韓法律其名稱為「北韓離脫住民(簡稱:脫北者)」或「新住民」,定義上原本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設有住址,有直系親屬、配偶、職業等,後脫離北韓而成為大韓民國國民,並且除了南韓國籍之外,未取得其他國籍者。 世界資訊一點通,絕大部分的世界公民都能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消息,惟獨北韓至今仍是全球最封閉且獨裁的政體,一般人民沒聽過什麼叫人權、自由,任何事都由早已神格化的金日成、金正日說了算,因此, 1990 年代之前,極少聽聞北韓政治難民尋求庇護的消息,然而,就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之間,偷偷逃離北韓的人民明顯大增。 何以被統治整整半世紀之後,才有人想到要逃離北韓呢?最大的推進作用,其實來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飢寒迫使北韓人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試著安慰五臟廟,冒險出走。一個人決定離鄉背井往外延伸觸角,自古以來多半是經濟考量,但也有人是為了追求理想。對於北韓人民而言,理想就是每天頌揚領袖,感謝領袖賜予的糧食,成為打倒美帝、日本、南朝鮮的尖兵。 北韓在 1990 年代傳出嚴重飢荒,有近 300 萬人口餓死,送到勞改營後過勞死、餓死、虐死者,近 30 年估計年平均約有 4% 至 20% 。勞改營當中,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咸鏡南道境內的「耀德政治犯收容所 (Yodok concentration camp) 」,由於其他政治犯勞改營幾乎是只進不出,亦即只有屍體能離開,但第 15 號管理所(即「耀德」)除了有「完全管控區域」(約 3 萬 5 千人),也有或者有一天能活著出去的「革命化區域」(約 1 萬 5 千人,多半是被送到北韓的旅日韓僑及政治犯的家屬),也因此,國際人權團體所掌握的北韓政治難民證詞,多半來自耀德收容所。例如, 1977-87 年間被關在革命化區域的姜喆煥回顧,所內每年估計有 4% 的人非自然死亡; 1995-99 年被關過的李永國則推測...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關鍵評論》 白兆美 2015.08.11 看到某益智問答的題目是「北韓沒有什麼」,四個選項裡的正確答案是「民主」。很好奇,拿這個題目去問北韓人民,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朋友多卻不被欣賞 提及北韓,很容易聯想到封閉、獨裁的金氏祖孫三代、愚民政策、恐怖政治、綁架外國人、製造假鈔、核武威脅等等,統統是負面印象,所以會覺得北韓可能是國際孤兒。 不過,以邦交國家數來看,北韓並不孤單,她已與 160 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可是駐外使館因為國內經濟問題而多半裁撤,目前實質運作的使館約 50 個而已。 若以「臉書」形容北韓,她有很多臉友,炒熱核武或牽涉到人權議題時,受到相當的關切,可是製造話題之外,很少能賺到臉友按讚。 就經濟而言,現今南韓的實力已有目共睹,而北韓經濟至 1970 年代初期優於南韓。 分裂初期 北韓經濟優於南韓 1945 年脫離日本殖民,南北韓於 1948 年分別建國。北韓以日本人留下來的產業設施作為基礎,發展輕工業有成,經過 1950 年至 53 年的朝鮮半島戰爭摧殘之後的北韓,還能迅速重建並恢復戰前的生產水準,而且建構工業化基礎、解決了基本的食衣住等民生問題。 1970 年代初期,其農業邁入機械化,在農漁產方面的收穫也讓國內豐衣足食,當時的北韓人民咸信國家將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天堂。可是步入 1980 年代之後,大型計劃的執行屢屢失敗,國內經濟危機從此成了人民的噩夢。 經濟衰敗造成北韓人民手持國家的配給票(糧票)也拿不到食物,乃至 1990 年代中期開始,產生大規模營養不良與飢餓死亡人口。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外界普遍認為餓死者超過總人口的 2% ,若把失蹤人口也計算在內,其數字恐怕達到 5% 。金氏政權為了轉移注意力,再次搬出「苦難的行軍」。這個精神口號源自於北韓聲稱的抗日英雄史蹟,亦即 1930 年代末,金日成帶領游擊隊抗日的「苦難的行軍」。 蘇聯解體後的骨牌效應,重創北韓的外交與經濟。 1990 年代起,北韓製造美元假鈔洗錢、走私武器與毒品,在國際間惡名昭彰。近十年的北韓,不顧一切 3 度進行核試,受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六方會談也停擺,日子更是難過。 制度不透明 阻礙經濟發展 擁有名列中國 500 大企業且為遼寧首富的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曾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