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殺率居高不下 南韓社會怎麼了?

是經濟大國抑或自殺王國?
白兆美

韓國經濟規模於2005年攀上世界第10之後,最近5年雖然排名都停留在世界第14,但以人口5千萬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成就仍然十分亮眼。韓國也曾依賴他國的經濟援助,如今在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與娛樂等各方面都有讓人稱羡的好成績,從成果來看,韓國人努力的拚勁與向上的毅力值得佩服。但從自殺數據看韓國,不得不讓人納悶「韓國社會是怎麼了」。
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2012年韓國的自殺率是 34OECD會員國之最,而且還是連續10年居高不下的十連霸,期間悄悄地被冠上自殺王國污名,此一標籤至今還是撕不掉。
韓國的自殺情形有多麼嚴重?數字會說話,例如2012年韓國自殺率是OECD會員國平均值的2.4倍,2011年每10萬人口中就有33.3人自殺死亡。其中老人、軍人、學生的自殺率特別高,凸顯社會上的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孤獨與疏離感,以及團體環境中嚴重的競爭關係與霸凌問題。
孤獨與貧窮  老人沒法安心活
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老人自殺率在OECD國家之中也早已占據第一名。統計顯示,每10萬名65歲至74歲老人之自殺率為81.8人,這比起日本的17.9人、美國的14.5人平均高出5倍之多;而75歲以上韓國老人的自殺率每10萬人之中高達160人。究其原因,自殺者之中獨居或無可依靠親人的比率高,也就是在步入老年之後,心態上感覺被社會遺棄、感到失落者多;同時還有因為本身或親人久病或親人離世.感到失落而自殺。
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孤獨與失落感造成老人與社會產生相當大的疏離感,最後足不出戶,且因不輕易向他人或在社群網站等對外透露自殺念頭而更難防止悲劇的發生。還有因為經濟上的困頓,覺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例如,兩年前自殺身亡的78歲李姓老太太,在遺書上表明她是因為被取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金資格而死。這一個例子警惕有關單位在審核發放補助金時,不能侷限於固定標準,而是需要更人性化地觀察與評估。李姓老太太係因其失業女婿找到了工作,便取消了她的生活補助金,她自認無法維持生計而選擇自殺。今天的社會與家庭觀念不若從前,已經不能抱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政府機構只因家中青壯成員有了工作就取消老人的福利,只怕造成更多宗的老人自殺事件。
具有強烈的敬老尊賢儒家思想的韓國,隨著社會變遷帶來的家庭結構的改變,65歲以上老人居住的家戶之中,三代同堂家庭才不過27.3%,只有老夫妻或獨居老人的家庭高達68.1%。獨居老人的貧窮率為76.6%,竟然是OECD會員國平均值的3倍,2011年統計獨居老人達119萬人,其中接受政府補助者才15萬人。韓國若要洗去老人自殺王國的污名,當務之急乃是實質提升老人福利,尤其要在經濟上的補助與醫療保健上得更加把勁。
學業與霸凌  青少年壓力來源
1519歲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試圖自殺的原因,逾半數是為了成績及升學問題。專家分析學生走向極端是因為對於能否考取理想學校存有不確定感。而事實上,韓國人對於國立首爾大學、私立高麗大學與延世大學等名門明星大學相當執著,如今即便想打破學校排名的傳統,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學生本身對未來的憧憬,整個社會氛圍對於名校相當迷戀,而且學校與職場的競爭極度的激烈,所以實際取消序列談何容易。可是,辛苦考進大學之後,仍有近3分之1的人還有想過或有過自殺衝動,只不過大學時期的問題已不再是只有成績,這期間多出了包括昂貴的大學學費在內的經濟問題以及對畢業後就業問題的焦慮。
青少年想要自殺不僅僅只為了學業,也有因為外貌,或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問題,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校園霸凌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根據韓國青少年政策研究院於今年7月發表的「2014韓國青少年虛擬網路霸凌實態調查」,有27.7%的國高中生曾經歷過「網路霸凌」。除了虛擬世界的霸凌,還有現實世界的暴力問題。韓國青少年暴力防制基金於去(2013)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針對國小4年級至高中2年級的學生6153人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六的學生因為學校暴力而感到非常痛苦或痛苦過。大學以下的各級學生自殺消息在全國各地頻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校園霸凌。校園暴力致命或使被害學生選擇自殺的新聞每年都發生,例如近一年之內,晉州某高中發生10多起校園暴力,今年331日及411日,前後相隔才11天,就有2位學生因校園暴力身亡。今年4月,慶山某高中崔姓學生不堪同學們的霸凌行為而自殺身亡。今年9月初,蔚山某女高的學生跳樓身亡,遺書中清楚敘述受到哪些同學的霸凌,並說從此不要受她們5人的欺侮,不必再痛苦了。
軍中霸凌多  「非戰鬥人命損失」高
韓國社會自古以來非常重視長幼、階級之分,在校園如此,在軍中更是如此。因此因為先來的「管教」後到的,學校高年級管教低年級、軍中軍官磨練新兵或所謂的老鳥管教菜鳥成為常理。可是這種視為當然的管教卻與「暴力」脫不了關係,因為校園與軍中霸凌都是集體欺負特定一人使之孤立無援,再集體行使暴力。今年4月的尹姓士兵被毆打凌虐致死事件、6月份發生林姓軍官持槍掃射同袍事件等,其實都與軍中暴力與霸凌事件有直接的關連。
韓國的軍中意外死亡問題絕對超出想像。因為1980年之前,每年粗估平均有15百人在服兵役期間死亡;1990年代政治民主化之後,尢其到了象徵人權的總統金大中與盧武鉉時代,每年的軍中死亡人數降至100人左右。韓國歷史學家韓洪九教授在報紙專欄中指出,韓戰(1950年至1953年)之後的60年期間,除了因協助美國派兵打越戰損失5千個韓軍之外,其餘都屬於軍方所言「非戰鬥人命損失」,而這些非戰爭折損者幾近6萬人,簡言之,韓國人不必赴戰場,只因為去當兵就再也沒有回來的,每年平均有1千人。拿美國攻打伊拉克做比較,美軍打了9年的仗,這期間陣亡的美軍約有45百人,亦即每年平均500名美軍因戰爭死亡。可是超過一甲子沒有戰爭的南韓,每年在軍中因故死亡的軍人平均高達一千人。這些人之中,有多少是意外事故或因公殉職?而會有多少人是自殺身亡,不得而知了。
軍中威權文化一直以來視為當然,可是韓國太常發生軍中因故死亡事件以及持槍掃射或自戕事件,這就不應該視為當然之事了。今年接連爆發兩起軍中重大不幸事件,前者是因直接暴力受虐致死的悲劇,後者是因懷恨於在軍中受到排擠與霸凌,而持槍掃射報復。一般人民對於這類事件,首先指責軍方草菅人命,督促正視軍中人權,但後來都不了了之,更沒能形成像台灣洪仲丘事件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責任感與期待過重  南韓人需要放鬆
除了社會上、軍中、校園內的自殺事件之外,由於是公眾人物而受到矚目的藝人自殺頻傳,甚至國家元首自殺事件也曾發生過。崔真實、張紫妍、朴龍夏等數十位韓國藝人是自殺身亡的。而韓國總統自第一任的李承晚至現任第18任的朴槿惠之前,於在職或卸任後身故,通常可歸納為壽終、病故、意外事故、被刺殺,而素有人權總統之稱的盧武鉉卻為表明自身清白而自殺,是全球少有的例子。
韓國人並非天生悲劇性格,可是韓國社會由於新舊文化的交替與衝突,人民所承擔的壓力相當巨大。韓國人普遍認為「有責任」光宗耀祖,男人尤其要承擔全家人的生計,學生讀書最好能拚到最高名門學府,入社會之後再拚躋進大公司,而一般人又對於胖瘦與外貌的美醜相當在意,造成個人與社會都有過多的期待,卻於現實中有達不到的失落而發生悲劇。

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如果真的就看自殺率與出生率兩個數據便可知。而自殺率高,表示眼前沒希望、活不下去;出生率低,表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沒有願景。那麼這兩項達到一高一低極端的韓國,除了人民個人要放鬆、樂觀,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需推出適當政策,喚起人民擁有願景,讓人民實際能提升快樂指數。###

留言

  1. 多成中醫防自殺中心——免費 24/7/365(無國界,互聯網的便利,隨時隨地)
    DuoSuccess TCM Suicide Prevention Center -FOC
    https://www.duosuccess.com/tcm/sos001.htm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脫北者悲歌_201202

飢寒交迫 逼出二十萬脫北者 2012.02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 十年前的 2002 年春,國際新聞畫面常見發生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些人公然翻牆試圖進入外國管轄使館區域,一旁也有大陸公安阻止的場面。硬闖外國使館的人都來自北韓,這一年就有超過 160 位「脫北者」,成功地透過闖入駐北京外國使館的方式,脫離了北韓政權,離開中國大陸走向另一個未知新世界。 所謂「脫北者」一詞,依據南韓法律其名稱為「北韓離脫住民(簡稱:脫北者)」或「新住民」,定義上原本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設有住址,有直系親屬、配偶、職業等,後脫離北韓而成為大韓民國國民,並且除了南韓國籍之外,未取得其他國籍者。 世界資訊一點通,絕大部分的世界公民都能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消息,惟獨北韓至今仍是全球最封閉且獨裁的政體,一般人民沒聽過什麼叫人權、自由,任何事都由早已神格化的金日成、金正日說了算,因此, 1990 年代之前,極少聽聞北韓政治難民尋求庇護的消息,然而,就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之間,偷偷逃離北韓的人民明顯大增。 何以被統治整整半世紀之後,才有人想到要逃離北韓呢?最大的推進作用,其實來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飢寒迫使北韓人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試著安慰五臟廟,冒險出走。一個人決定離鄉背井往外延伸觸角,自古以來多半是經濟考量,但也有人是為了追求理想。對於北韓人民而言,理想就是每天頌揚領袖,感謝領袖賜予的糧食,成為打倒美帝、日本、南朝鮮的尖兵。 北韓在 1990 年代傳出嚴重飢荒,有近 300 萬人口餓死,送到勞改營後過勞死、餓死、虐死者,近 30 年估計年平均約有 4% 至 20% 。勞改營當中,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咸鏡南道境內的「耀德政治犯收容所 (Yodok concentration camp) 」,由於其他政治犯勞改營幾乎是只進不出,亦即只有屍體能離開,但第 15 號管理所(即「耀德」)除了有「完全管控區域」(約 3 萬 5 千人),也有或者有一天能活著出去的「革命化區域」(約 1 萬 5 千人,多半是被送到北韓的旅日韓僑及政治犯的家屬),也因此,國際人權團體所掌握的北韓政治難民證詞,多半來自耀德收容所。例如, 1977-87 年間被關在革命化區域的姜喆煥回顧,所內每年估計有 4% 的人非自然死亡; 1995-99 年被關過的李永國則推測...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法制不透明   經濟振興難 《關鍵評論》 白兆美 2015.08.11 看到某益智問答的題目是「北韓沒有什麼」,四個選項裡的正確答案是「民主」。很好奇,拿這個題目去問北韓人民,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朋友多卻不被欣賞 提及北韓,很容易聯想到封閉、獨裁的金氏祖孫三代、愚民政策、恐怖政治、綁架外國人、製造假鈔、核武威脅等等,統統是負面印象,所以會覺得北韓可能是國際孤兒。 不過,以邦交國家數來看,北韓並不孤單,她已與 160 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可是駐外使館因為國內經濟問題而多半裁撤,目前實質運作的使館約 50 個而已。 若以「臉書」形容北韓,她有很多臉友,炒熱核武或牽涉到人權議題時,受到相當的關切,可是製造話題之外,很少能賺到臉友按讚。 就經濟而言,現今南韓的實力已有目共睹,而北韓經濟至 1970 年代初期優於南韓。 分裂初期 北韓經濟優於南韓 1945 年脫離日本殖民,南北韓於 1948 年分別建國。北韓以日本人留下來的產業設施作為基礎,發展輕工業有成,經過 1950 年至 53 年的朝鮮半島戰爭摧殘之後的北韓,還能迅速重建並恢復戰前的生產水準,而且建構工業化基礎、解決了基本的食衣住等民生問題。 1970 年代初期,其農業邁入機械化,在農漁產方面的收穫也讓國內豐衣足食,當時的北韓人民咸信國家將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天堂。可是步入 1980 年代之後,大型計劃的執行屢屢失敗,國內經濟危機從此成了人民的噩夢。 經濟衰敗造成北韓人民手持國家的配給票(糧票)也拿不到食物,乃至 1990 年代中期開始,產生大規模營養不良與飢餓死亡人口。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外界普遍認為餓死者超過總人口的 2% ,若把失蹤人口也計算在內,其數字恐怕達到 5% 。金氏政權為了轉移注意力,再次搬出「苦難的行軍」。這個精神口號源自於北韓聲稱的抗日英雄史蹟,亦即 1930 年代末,金日成帶領游擊隊抗日的「苦難的行軍」。 蘇聯解體後的骨牌效應,重創北韓的外交與經濟。 1990 年代起,北韓製造美元假鈔洗錢、走私武器與毒品,在國際間惡名昭彰。近十年的北韓,不顧一切 3 度進行核試,受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六方會談也停擺,日子更是難過。 制度不透明 阻礙經濟發展 擁有名列中國 500 大企業且為遼寧首富的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曾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