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自殺率居高不下 南韓社會怎麼了?

是經濟大國抑或自殺王國?
白兆美

韓國經濟規模於2005年攀上世界第10之後,最近5年雖然排名都停留在世界第14,但以人口5千萬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成就仍然十分亮眼。韓國也曾依賴他國的經濟援助,如今在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與娛樂等各方面都有讓人稱羡的好成績,從成果來看,韓國人努力的拚勁與向上的毅力值得佩服。但從自殺數據看韓國,不得不讓人納悶「韓國社會是怎麼了」。
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2012年韓國的自殺率是 34OECD會員國之最,而且還是連續10年居高不下的十連霸,期間悄悄地被冠上自殺王國污名,此一標籤至今還是撕不掉。
韓國的自殺情形有多麼嚴重?數字會說話,例如2012年韓國自殺率是OECD會員國平均值的2.4倍,2011年每10萬人口中就有33.3人自殺死亡。其中老人、軍人、學生的自殺率特別高,凸顯社會上的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孤獨與疏離感,以及團體環境中嚴重的競爭關係與霸凌問題。
孤獨與貧窮  老人沒法安心活
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老人自殺率在OECD國家之中也早已占據第一名。統計顯示,每10萬名65歲至74歲老人之自殺率為81.8人,這比起日本的17.9人、美國的14.5人平均高出5倍之多;而75歲以上韓國老人的自殺率每10萬人之中高達160人。究其原因,自殺者之中獨居或無可依靠親人的比率高,也就是在步入老年之後,心態上感覺被社會遺棄、感到失落者多;同時還有因為本身或親人久病或親人離世.感到失落而自殺。
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孤獨與失落感造成老人與社會產生相當大的疏離感,最後足不出戶,且因不輕易向他人或在社群網站等對外透露自殺念頭而更難防止悲劇的發生。還有因為經濟上的困頓,覺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例如,兩年前自殺身亡的78歲李姓老太太,在遺書上表明她是因為被取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金資格而死。這一個例子警惕有關單位在審核發放補助金時,不能侷限於固定標準,而是需要更人性化地觀察與評估。李姓老太太係因其失業女婿找到了工作,便取消了她的生活補助金,她自認無法維持生計而選擇自殺。今天的社會與家庭觀念不若從前,已經不能抱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政府機構只因家中青壯成員有了工作就取消老人的福利,只怕造成更多宗的老人自殺事件。
具有強烈的敬老尊賢儒家思想的韓國,隨著社會變遷帶來的家庭結構的改變,65歲以上老人居住的家戶之中,三代同堂家庭才不過27.3%,只有老夫妻或獨居老人的家庭高達68.1%。獨居老人的貧窮率為76.6%,竟然是OECD會員國平均值的3倍,2011年統計獨居老人達119萬人,其中接受政府補助者才15萬人。韓國若要洗去老人自殺王國的污名,當務之急乃是實質提升老人福利,尤其要在經濟上的補助與醫療保健上得更加把勁。
學業與霸凌  青少年壓力來源
1519歲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試圖自殺的原因,逾半數是為了成績及升學問題。專家分析學生走向極端是因為對於能否考取理想學校存有不確定感。而事實上,韓國人對於國立首爾大學、私立高麗大學與延世大學等名門明星大學相當執著,如今即便想打破學校排名的傳統,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學生本身對未來的憧憬,整個社會氛圍對於名校相當迷戀,而且學校與職場的競爭極度的激烈,所以實際取消序列談何容易。可是,辛苦考進大學之後,仍有近3分之1的人還有想過或有過自殺衝動,只不過大學時期的問題已不再是只有成績,這期間多出了包括昂貴的大學學費在內的經濟問題以及對畢業後就業問題的焦慮。
青少年想要自殺不僅僅只為了學業,也有因為外貌,或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問題,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校園霸凌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根據韓國青少年政策研究院於今年7月發表的「2014韓國青少年虛擬網路霸凌實態調查」,有27.7%的國高中生曾經歷過「網路霸凌」。除了虛擬世界的霸凌,還有現實世界的暴力問題。韓國青少年暴力防制基金於去(2013)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針對國小4年級至高中2年級的學生6153人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六的學生因為學校暴力而感到非常痛苦或痛苦過。大學以下的各級學生自殺消息在全國各地頻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校園霸凌。校園暴力致命或使被害學生選擇自殺的新聞每年都發生,例如近一年之內,晉州某高中發生10多起校園暴力,今年331日及411日,前後相隔才11天,就有2位學生因校園暴力身亡。今年4月,慶山某高中崔姓學生不堪同學們的霸凌行為而自殺身亡。今年9月初,蔚山某女高的學生跳樓身亡,遺書中清楚敘述受到哪些同學的霸凌,並說從此不要受她們5人的欺侮,不必再痛苦了。
軍中霸凌多  「非戰鬥人命損失」高
韓國社會自古以來非常重視長幼、階級之分,在校園如此,在軍中更是如此。因此因為先來的「管教」後到的,學校高年級管教低年級、軍中軍官磨練新兵或所謂的老鳥管教菜鳥成為常理。可是這種視為當然的管教卻與「暴力」脫不了關係,因為校園與軍中霸凌都是集體欺負特定一人使之孤立無援,再集體行使暴力。今年4月的尹姓士兵被毆打凌虐致死事件、6月份發生林姓軍官持槍掃射同袍事件等,其實都與軍中暴力與霸凌事件有直接的關連。
韓國的軍中意外死亡問題絕對超出想像。因為1980年之前,每年粗估平均有15百人在服兵役期間死亡;1990年代政治民主化之後,尢其到了象徵人權的總統金大中與盧武鉉時代,每年的軍中死亡人數降至100人左右。韓國歷史學家韓洪九教授在報紙專欄中指出,韓戰(1950年至1953年)之後的60年期間,除了因協助美國派兵打越戰損失5千個韓軍之外,其餘都屬於軍方所言「非戰鬥人命損失」,而這些非戰爭折損者幾近6萬人,簡言之,韓國人不必赴戰場,只因為去當兵就再也沒有回來的,每年平均有1千人。拿美國攻打伊拉克做比較,美軍打了9年的仗,這期間陣亡的美軍約有45百人,亦即每年平均500名美軍因戰爭死亡。可是超過一甲子沒有戰爭的南韓,每年在軍中因故死亡的軍人平均高達一千人。這些人之中,有多少是意外事故或因公殉職?而會有多少人是自殺身亡,不得而知了。
軍中威權文化一直以來視為當然,可是韓國太常發生軍中因故死亡事件以及持槍掃射或自戕事件,這就不應該視為當然之事了。今年接連爆發兩起軍中重大不幸事件,前者是因直接暴力受虐致死的悲劇,後者是因懷恨於在軍中受到排擠與霸凌,而持槍掃射報復。一般人民對於這類事件,首先指責軍方草菅人命,督促正視軍中人權,但後來都不了了之,更沒能形成像台灣洪仲丘事件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責任感與期待過重  南韓人需要放鬆
除了社會上、軍中、校園內的自殺事件之外,由於是公眾人物而受到矚目的藝人自殺頻傳,甚至國家元首自殺事件也曾發生過。崔真實、張紫妍、朴龍夏等數十位韓國藝人是自殺身亡的。而韓國總統自第一任的李承晚至現任第18任的朴槿惠之前,於在職或卸任後身故,通常可歸納為壽終、病故、意外事故、被刺殺,而素有人權總統之稱的盧武鉉卻為表明自身清白而自殺,是全球少有的例子。
韓國人並非天生悲劇性格,可是韓國社會由於新舊文化的交替與衝突,人民所承擔的壓力相當巨大。韓國人普遍認為「有責任」光宗耀祖,男人尤其要承擔全家人的生計,學生讀書最好能拚到最高名門學府,入社會之後再拚躋進大公司,而一般人又對於胖瘦與外貌的美醜相當在意,造成個人與社會都有過多的期待,卻於現實中有達不到的失落而發生悲劇。

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如果真的就看自殺率與出生率兩個數據便可知。而自殺率高,表示眼前沒希望、活不下去;出生率低,表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沒有願景。那麼這兩項達到一高一低極端的韓國,除了人民個人要放鬆、樂觀,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需推出適當政策,喚起人民擁有願景,讓人民實際能提升快樂指數。###

留言

  1. 多成中醫防自殺中心——免費 24/7/365(無國界,互聯網的便利,隨時隨地)
    DuoSuccess TCM Suicide Prevention Center -FOC
    https://www.duosuccess.com/tcm/sos001.htm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_CNA 全球中央 4月

慰安婦懸案未決   韓日高峰會遙遙無期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2015.04   2015 年適逢南韓與日本建交 50 週年,兩國政府都有意要拉近關係,但雙方遇到領土爭議與慰安婦懸案至今仍未取得共識的關卡上。 中日韓三國領袖 2012 年 5 月在北京共同宣布,於當年內洽談東北亞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FTA )的消息,曾對台灣造成震撼。台灣與大陸先前已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台灣本以為掌握了貿易經濟的先機,卻因未能整合社會各方意見與取得共識,形成躊躇不前的窘態。 說是三國的 FTA ,卻由於歷史懸案與領土主權爭議等因素,這兩年半期間,讓人覺得日本總是被劃到圈外。單就表相而言,習近平與朴槿惠、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會面時的臉上表情,就能看出明顯的差別。南韓與中國大陸已簽署了 FTA ,但與日本之間的 FTA 雙雙步伐緩慢。 而去( 2014 )年,南韓總統朴槿惠曾公開表示「慰安婦問題是韓日兩國關係之中,具有象徵意義的懸案」,她希望 2015 年趁兩國迎接建交 50 週年之際,呼籲日本能夠做出樹立兩國嶄新關係的努力。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魯光鎰去年底轉述朴槿惠與安倍在亞太經合會( APEC )晚宴比鄰而坐時的主要談話時也透露,韓日兩國元首就慰安婦議題,將督促進行雙方局長級協議。 朴槿惠去( 2014 )年 12 月初接見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榊原定征會長一行人時即表示,先前舉行高峰會之後,兩國關係反而有退步的前例,所以在慰安婦議題方面,希望日本政府在兩國局長級會議上提出更有誠意的方案。 對於韓日兩國舉行高峰會的可能性,曾為資深外交官,現任執政新國家黨國會議員沈允肇透露,朴槿惠總統的左右手徐清源今年一月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時強調「兩國高峰會重在完善的事前準備工作,能否進行高峰會主要關鍵就在於慰安婦問題」,韓國方面十分介意高峰會時能否處理好二戰期間的慰安婦問題。 兩國之間的慰安婦懸案到底有多糾葛,竟然能夠成為阻擋雙方高峰會的指標性問題? 二戰時朝鮮半島   慰安婦達 16 萬人 現已 91 歲高齡的前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系教授尹貞玉, 1988 年在一場名為「國際觀光與女性座談會(俗稱「買春觀光」)」上,首度對外發表她親赴曾受日本殖民的亞洲各國採訪「慰安婦」之後,公開提出二戰日軍慰...

제니퍼의 타이완 이야기 -1

제니퍼의 타이완 이야기 -1 [제니퍼의 타이완 이야기는 내가 공부하고 내가 몸소 느낀 타이완을 이야기로 엮어서 연재로 펼칠 문장이다. 독자적인 정보들이 앞으로 지속적으로 공개될 예정이다. 이 이야기는 여행 책자나 블로그 등 다른 사람의 말을 절대로 옮겨 쓰지 않는다. 시중에 틀린 정보를 그대로 베낀 내용이 많다라는 걸 잘 알기 때문에 더욱이 정확한 역사,지리,문화,민속 등 제반 정보를 알리고 싶어서 ,제니퍼의 타이완 이야기>의 집필을 시작하게 된 것이다.2017.10.15.] 작성: 돌아온 Back 피디 대만, 타이완, 포모사, 자유중국, 중화민국,,,   이중 한두 가지 명칭은 들어봤을 만하다.   그런데 국제사회에서 타이완에 대해 얼마 만큼 관심을 가질까?   국제 언론들은 자연 재해나 대선, 국회 몸싸움 등과 같은 사건사고 외에는   타이완 소식을 거의 전하지 않는다.   하지만 타이완 섬과 펑후, 진먼, 마주 등 현재 중화민국이 실질 관할하는 곳에서는   중화문화의 정수를 찾아볼 수 있다.   20세기 중반 이후 마오져동의 중화인민공화국이 문화혁명을 일으켜 엄청난 역사와 문화, 윤리가 파괴되고 소실될 때 장제스 정권 하의 자유중국은 중화문화부흥운동을 추진했다.   중화의 정통성이 타이완해협 양안에서 존폐를 가름했던 시기였다. 타이완에 고궁박물원이 있다.   하지만 고궁, 즉 왕궁은 없다.   이곳에 짧았지만 왕국이 있었다. 17세기 초반의 일이다. 역시 아주 짧았지만 ‘타이완’이란 이름의 민주국이 있었다. 19세기 말기였다. 하지만 국제사회의 인정을 받지 못했던 왕국이며 민주국이었다.   타이완은 3만6천 평방킬로미터의 섬이다. 이는 세계 육지 면적의 1만분의 2.5퍼센트(2.5/10000)이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