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韓已從重建信任邁向繁榮之交

楊昌洙:台韓之間已從重建信任邁向繁榮之交

《全球中央》2017.03. 白兆美(文/圖)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新任代表楊昌洙自去(2016)年 11月就任以來,馬不停蹄地拜會訪問駐在國相關單位與僑民團體。這期間台韓觀光客雙雙突破 80萬大關,韓國來台旅客年成長率高達三成五,是所有外籍旅客來台成長幅度之最,體現了雙方關係穩定中蓬勃發展,乃至攀升到 1992年斷交以來的高峰。

楊昌洙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形容台韓關係猶如由經貿交流與人員交流的兩個軸,形成同步平衡轉動的雙輪。他說,雙方努力使兩個軸心的輪子維持平衡,以順利往前進。

2016年台韓貿易總額為 289億美元,台灣是韓國貿易對象之中高居第六名,交易規模大於韓國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而在相互投資額方面,去年大約有 24億美元。楊代表認為,在既有的經貿基礎上,雙方繼續增進經濟合作,期使相互投資增加。另,他也希望在今年(2017)內達成雙方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利經貿交易更加活絡。

外界普遍認為台韓之間的經濟通商關係處於激烈競爭態勢,然而楊代表強調「實際上,雖有競爭層面但互補關係愈來愈增大」。

韓國三星(Samsung)手機所使用的零件當中,台灣產品佔了一半左右。韓國現代(Hyundai)汽車所使用的零件也是在台灣進行組裝。可謂是替台灣民間增加就業與政府稅收,是個很好的互補關係。

蔡英文總統上任之後,在外交上採「新南向政策」、在經濟上採「新經濟政策」。楊昌洙代表說,依他了解,「新南向」涵蓋東南亞、印度、澳洲、韓國、日本等,範圍並非侷限在東南亞,也沒有排擠到韓國。楊代表認為,或許「新南向政策」還可能讓雙方關係有所增進。

過去,台韓在產業化過程當中,各自累積了豐富的寶貴經驗、投下的人才培育成果耀眼。目前,台韓都在積極推動物聯網、綠能、國防航太、智能產業等,新創、新服務產業。若能結合這些經驗與人才,應該可以作為新時代新產業的基礎,也可以找到國家與經濟的新動力。楊代表認為,台韓正在摸索創新經濟發展,在新創產業方面應該有相當多的合作空間。

韓流在台灣蔚為風潮十數年,韓國方面也吹起台灣風潮。除了近年《花樣爺爺》造就新一代對台灣的探索,其實,韓國中壯年對此地的認識,至少可追溯到鄧麗君唱《夜來香》的年代。

楊昌洙說,台灣是「再訪率」很高的地方,韓國掀起「臺風」也已久,再加上台灣小吃當先鋒,讓來訪者有滿足口福,還有悠閒的慢活文化,使人感到舒服。也因此,去年互訪,雙雙創下超過 80萬人次的「雙八」榮景。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在既有的發展基礎上,今年將針對外籍學習韓語文人士設立的「韓語能力檢定考試(TOPIK)」,擬擴大到台北、高雄與台中 3地試場辦理,還希望從一年一試,增加為一年兩次的檢定考試。

「韓台人文交流大會」則希望廣邀雙方主要的智庫參加研討,期使交流更具深度與廣度,也更具系統且收益層面擴及更多人的方向努力。

與台北市合作舉辦的「韓台友好週」,從 2014年起至今愈加受到重視與佳評,未來將繼續舉辦。而從去年起,為增進雙方的了解和友好關係,也在台中、台南、高雄三地舉辦「韓國文化日」。

楊昌洙說,雙方在 20世紀走過「患難之交」與「信任之交」,邁入 21世紀,在互信基礎上,開啟了經貿和人文交流上的「繁榮之交」。他指出,台韓重拾友好,有賴於地理上近距離的「地緣」、相互頻繁人員交流的「人緣」,以及文化傳統相似度高而易於瞭解溝通的「文緣」。有了這「三緣」作為基礎,未來將是和睦相處中各自發展特色,又維持合作、善意競爭、互補的「和而不同」關係發展。

就台灣 2016的年度代表字「苦」,他在訪談最後送上祝福,期盼台灣的 2017是「苦盡甘來」的一年。


1980年代從歐洲開始外交生涯的楊昌洙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對華語的造詣亦高,十分友善。在訪談過程中,利用成語確切表達涵義,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媲美其口譯人員。楊昌洙歷經駐挪威、駐羅馬尼亞大使館,駐中國大使館、駐日本大使館總領事、駐中國廣州總領事,韓國外交部歐洲局長、借調國務總理秘書室、京畿道廳國際關係大使等重要職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脫北者悲歌_201202

飢寒交迫 逼出二十萬脫北者 2012.02 CNA NEWS WORLD  白兆美 十年前的 2002 年春,國際新聞畫面常見發生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些人公然翻牆試圖進入外國管轄使館區域,一旁也有大陸公安阻止的場面。硬闖外國使館的人都來自北韓,這一年就有超過 160 位「脫北者」,成功地透過闖入駐北京外國使館的方式,脫離了北韓政權,離開中國大陸走向另一個未知新世界。 所謂「脫北者」一詞,依據南韓法律其名稱為「北韓離脫住民(簡稱:脫北者)」或「新住民」,定義上原本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設有住址,有直系親屬、配偶、職業等,後脫離北韓而成為大韓民國國民,並且除了南韓國籍之外,未取得其他國籍者。 世界資訊一點通,絕大部分的世界公民都能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消息,惟獨北韓至今仍是全球最封閉且獨裁的政體,一般人民沒聽過什麼叫人權、自由,任何事都由早已神格化的金日成、金正日說了算,因此, 1990 年代之前,極少聽聞北韓政治難民尋求庇護的消息,然而,就在二十世紀最後幾年之間,偷偷逃離北韓的人民明顯大增。 何以被統治整整半世紀之後,才有人想到要逃離北韓呢?最大的推進作用,其實來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飢寒迫使北韓人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試著安慰五臟廟,冒險出走。一個人決定離鄉背井往外延伸觸角,自古以來多半是經濟考量,但也有人是為了追求理想。對於北韓人民而言,理想就是每天頌揚領袖,感謝領袖賜予的糧食,成為打倒美帝、日本、南朝鮮的尖兵。 北韓在 1990 年代傳出嚴重飢荒,有近 300 萬人口餓死,送到勞改營後過勞死、餓死、虐死者,近 30 年估計年平均約有 4% 至 20% 。勞改營當中,最為外界所知的是咸鏡南道境內的「耀德政治犯收容所 (Yodok concentration camp) 」,由於其他政治犯勞改營幾乎是只進不出,亦即只有屍體能離開,但第 15 號管理所(即「耀德」)除了有「完全管控區域」(約 3 萬 5 千人),也有或者有一天能活著出去的「革命化區域」(約 1 萬 5 千人,多半是被送到北韓的旅日韓僑及政治犯的家屬),也因此,國際人權團體所掌握的北韓政治難民證詞,多半來自耀德收容所。例如, 1977-87 年間被關在革命化區域的姜喆煥回顧,所內每年估計有 4% 的人非自然死亡; 1995-99 年被關過的李永國則推測...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

韓國開放「複數國籍」_200910

韓國開放「複數國籍」 華僑、外配沒份 《全球中央》2009.10. 白兆美 韓國法務部即將在這個( 10 )月向國會提交國籍法修正案,這次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複數國籍」條例。韓國政府為了提昇競爭力,延攬優秀國際人才,擬修法「容忍」複數國籍,但由於法案中仍將華僑排除在適用範圍外,讓多年來努力取爭取更佳保障與福利的僑界歎喟不已。 國籍法修正案中最引人矚目的內容: 摘 要 說 明 雙重國籍者的用詞變更 「二重(雙重)國籍者」名稱變更為「複數國籍者」。 新增複數國籍者管理方案 在法令的適用方面, 複數國籍者在韓國境內,不得享有外國籍的地位 ,俾使將因「複數國籍」而衍生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外國人才特別歸化制度(簡化優秀外國人才的歸化程序) 為提昇國家競爭力,在科學、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有卓越表現而符合國家利益者,將不必考歸化考試、不受居住韓國五年的限制,僅提出 放棄行使外國籍權利切結書 (註) ,即可擁有複數國籍資格。 (註) 擁有複數國籍者,不得在韓國國內同時扮演多國籍的角色,只能選擇使用一種國籍。 國籍選擇催促制度(改善先天性複數國籍者的韓國籍自動喪失制度) 因與外國人的婚姻或因父母旅居國外時取得外國籍者,經通報後一年尚未選擇國籍時,喪失韓國籍。 根據適用「屬人主義」精神的韓國「國籍法」規定,除了先天性的取得國籍之外,另有婚姻、認知、歸化、伴隨、恢復國籍等的後天性國籍取得方法。有關喪失國籍方面,則有雙重國籍者的國籍選擇、放棄國籍、取得外國國籍等原因的規範。 柳承俊事件發酵 雙重國籍惹人厭? 2002 年發生所謂的「柳承俊事件」,曾是韓國當紅偶像歌星的柳承俊,在演藝界一片看好之際接獲兵單,入伍前夕突然飛美並取得美國公民權,為此,柳承俊雖不必服兵役,但其韓國籍自動喪失,一連串的災難自此發酵。 身為人氣極高的公眾人物,受到嚴厲的輿論撻伐和社會各方的壓力,以同時擁有美國公民權和韓國籍的大男生而言,認為先選擇美國籍,即可免除韓國兵役,等風頭過了再重返韓國演藝界即可,但當時韓國內對柳承俊的反感情緒高漲,輿論炒熱 雙重國籍、逃兵嫌疑和背叛民族情感的話題, 從此,柳承俊被「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