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佈局主導南北韓關係
白兆美
北韓在國際間總是給人存有「不確定性」的印象,中國大陸與美國面對北韓也只能三聲無奈。北韓本身過於神祕,但66年來國際主要媒體經常把金氏王朝推上新聞焦點,領導人雖常被國際調侃,卻忍不住要關注其人其國。
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前國防部長的帕內塔(Leon Edward Panetta)在上(10)月發表的回憶錄《值得的戰鬥(Worthy Fights)》裡直指,北韓是美國認為這世界上最多問題且危險的國家。他也坦言,等到自己當上中情局局長之後才搞懂,對於北韓,美國並沒有掌握到什麼情報,即使有也是非常淺薄的。帕內塔在書中承認「未料到金正恩接班」,美國也都是等到2010年金正日在檯面上積極佈局金正恩時,才知木已成舟,足見北韓情資難以取得。
金氏王朝第三代金正恩自9月3日觀賞「牡丹峰樂團」音樂會之後長達40天未公開露面。金正恩沒有參加9月25日召開的最高人民會議,10月初也沒有接見亞運凱旋歸來的選手們,10月10日「勞動黨」創黨紀念日仍然沒有現身,所以強烈引發全球各種揣測。傳言金正恩重病、死亡、軟禁、軍事政變等,卻都無從證實,國際間對北韓內部的動靜實在難以掌握。一個多月的撲朔迷離之後,10月14日到19日的6天內就3度高調公開露面,讓外界立即意識到「人還活著又尚在其位」,還讓人鬆了一口氣,因為朝鮮半島及東北亞情勢起碼不會有立即性的動盪。
那麼,金正恩在10月14日拄著拐杖訪問「衛星科學家住宅地區」、10月17日視察「金策工學院教育者公寓」、10月19日則在黃炳誓與崔龍海等人陪同下視察軍隊並接見亞運及世錦賽代表選手們的一連串公開活動之前,都在哪兒做了什麼?一個專制國家,不會輕易發表最高領導人的健康、行程、接班人等問題,但這期間北韓媒體竟然報導金正恩身體微恙,更讓外界摸不著頭緒。北韓公布領導人健康欠佳,可能是逆向操作,是為了讓人民感受到領導人不顧身體,即便跛足也要奉獻自己為人民服務的形象。
北韓頭號領導人金正恩隱身期間,在仁川舉行的第17屆亞運閉幕典禮上出現北韓第2、3、4號人物,當時還出現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發動軍事政變成功的消息。然而,黃炳誓、崔龍海、金養建北韓三巨頭搭著金正恩的專機齊聚南韓時,黃炳誓向青瓦台安保室長金寬鎮轉達金正恩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問候朴槿惠大統領,打破了政變傳言。南韓對於北韓主要高層的來訪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原本提議拜會朴槿惠,卻被北韓以時間不足為由婉拒。這也是北韓相當罕見的舉止,因為依據常理,北韓可能會強調派總政治局長等北韓重量級人物訪南韓,是蒙受金正恩的特別關照,所以朴槿惠應該要與之見面,以期使雙方關係大為改善,可是他們竟然說下次再安排。其實,南韓方面並沒有預料到黃炳誓等三人同時出席仁川亞運閉幕式,而且是搭著金正恩專機,旋風式地只待了12小時就飛回平壤。
從北韓主要高層三人幫出席仁川亞運閉幕式且婉拒拜會朴槿惠的行徑來看,北韓可能是要藉機讓國際看到他們要主導南北韓關係,金正恩不急著與朴槿惠面對面高峰會談。然而,金正恩的「復出」,也不能樂觀地認為北韓能夠如願地挽救孤立無援的窘局,尤其與一是不暢通,一是漸行漸遠的兩大霸權國家之間的關係,因為美國歐巴馬政府為IS(伊斯蘭國)與烏克蘭危機等搞得焦頭爛額,另外自從江成澤遭槍斃之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北韓關係明顯疏遠。因此,會否發動第四次的核試以吸引國際的注意力,才是國際間接下來擔憂的事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