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普遍不景氣,中高齡失業群重回職場根本是「做夢」、青年要追求「夢想」、找個適性的工作也差不多是「做夢」了。 台灣如此,韓國也如此。昨( 3/24 )《韓國前鋒經濟》報導,目前韓國青年失業率是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高,達到 11.1% ,在這種環境之下,青年若要談夢想與適性,會被指責是吃飽了撐著,所以這一代的青年,恐怕得因現實所逼,逐步摒棄理想與喜好,遺忘當初想追求的夢想。 這社會可真是讓人抑鬱呀 ~ 經濟不景氣、就業困難,再加上買不起房子的家庭,基本生活就成了大問題。職場根本不開放機會讓中高齡失業者二度就業,不僅浪費了人才,也逼得在學的青少年早早就開始加入打工族的行列,一家人都嚐到社會貧富差距的陰暗面。 就業難、失業率高、景氣低迷的現實裡,求職者若還在談適性與夢想,恐怕要被貼上標籤,視為怪胎。然而,薪資低、工時長,可能對於大部分青年而言是願意接受的考驗。不過,要讓這些年輕人去忍受即不適性、也非喜好領域的工作,只為「先求有」而勉強工作,的確是個挑戰。 韓國有一個新造詞「失信時代」,「失信」是指失業者與信用不良者。生活在失信時代的青年們正在逐漸喪失他們的適性與夢想。因為處於青年失業率 11% 、青年失業人口 100 萬的年代裡,為了要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離職或延遲就業,或許就要被視為是好逸惡勞、空談理想的人了。這樣的社會氛圍其實也正在吞噬年輕人的自尊。 臺灣《中央社》今( 3 / 25 )在「青年每份工作做 1.6 年 均薪 2 萬 8 」的報導中指出,目前有 28% 的青年勞工打算轉換工作,主因是目前工作「待遇太低」以及「工作無發展前景」。而韓國一家人力網站去年就工作未滿一年的青年勞工所做調查結果顯示,高達 78.9% 的受訪者表示「為了離職或另謀他職,目前在找工作」。至於要離職跳槽的理由是「現職公司與想像有落差」 44% 、「現職雖不滿意但為了縮短失業期而屈就」 23.6% 。根據韓國經營者總協會資料得知,以去( 2014 )年 6 月為基準, 405 個企業中,進入公司未滿一年的大學畢業員工的辭職率高達 25.2% ,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之中,高達 4 分之 1 的人,工作做不滿一年就離職。 韓國中央大學社會系李炳勳教授表示,就業者能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