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南北韓離散家族何時能相逢_201012

南北「離散家族相逢」
--人道、人命都與時間賽跑
白兆美  2010. 11. 16

10月30日至 11月5日,各一百位南北韓家庭在金剛山與親人相見,這是雙方依據「民族情感」與「人道精神」,打開親人相會機制以來的第 18次,距離上次見面足足有一年又一個月。南北韓親人相見有幾個基本模式,以南韓為例,必需向統一部離散家族資訊統合中心登記,才有機會透過雙方紅十字會確認親人生死;若有「相逢」機會,再以電腦抽籤方式決定哪些家庭優先相會;見面的地方皆以鄭周永創立的現代集團開發的金剛山離散家族面會所。而這十年來,平壤當局一直不肯允諾將會面地點延伸至南韓境內,究竟為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平壤當局不希望長年來的愚民政策與恐怖統治被戳破,免得金氏王朝權力保不住。
2000年至2010年,南北韓雙方離散家族會面統計如下:
相逢次序
雙方離散家族
雙方會面人數
時間
1
203家庭
1,172
2000.08.15-08.18
2
200家庭
1,222
2000.11.30-12.02
3
200家庭
1,242
2001.02.26-02.28
4
199家庭
849
2002.04.28-05.03
5
199家庭
875
2002.09.13-09.18
6
198家庭
850
2003.02.20-02.25
7
200家庭
899
2003.06.27-07.02
8
200家庭
942
2003.09.20-09.25
9
200家庭
969
2004.03.29-04.03
10
200家庭
957
2004.07.11-07.16
11
198家庭
908
2005.08.26-08.31
12
199家庭
903
2005.11.05-11.10
13
199家庭
907
2006.03.20-03.25
14
395家庭
1,776
2006.06.19-06.30
15
198家庭
910
2007.05.09-05.14
16
190家庭
831
2007.10.17-10.22
17
195家庭
888
2009.09.26-10.01
18
193家庭
830
2010.10.30-11.05

計: 2,76家庭、17,930
說明:(一)自2000年第一次的離散家族相逢以來,每年有一至二次的相逢,獨缺2008年的會面,即因為20087月赴金剛山觀光的南韓女性朴旺子被北韓士兵槍擊死亡而中斷。北韓至今未對此事件道歉,也不承諾保障觀光客安全。(二)20052007年間,南北韓曾舉行過影像會面,期間共計有1,249人透過影像畫面見到其親人。(三)「相逢」活動通常分兩段,一次與南韓要找的親人見面,另一次是由北韓提出要見面的親人,各為期 3天,第1是見面、第3天是離別「相逢」活動,第2天是敘舊相談日。今年的第一階段為 1030日至112日,第二階段為113日至5日。

  千禧年南北韓舉行歷史性的「雙金高峰會」,成就了極具人道意義的南北韓「離散家族相逢」以及金大中總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契機。南北韓領導人見面,打開了北韓神祕面紗,多少讓世人窺知北韓,國際間也認為將有助於降低東北亞緊張局勢。可惜,事實打破了看似平凡的浪漫期望,因為21世紀以來的這十年,南北韓或東北亞的緊張與衝突從未減低,其中南北韓在東西兩邊海上的軍事衝突,尤以今年春季「天安艦」事件讓人記憶猶新,還有北韓的核試驗與試射飛彈的挑釁行為,曾讓國際間頭痛,在在讓人看清平壤當局處處以鞏固核心權力為重,更不顧國際間的觀感,再者,向外伸手要經援的態度,近乎無賴,讓周邊國家深覺「秀才遇到兵」。
這樣的北韓,自從與南韓演出民族大和解之後,得到許多好處,例如由南韓出資興建的金剛山觀光特區與開城工業特區,以及六方會談引出來的奧援等,其中自1998年開始的金剛山觀光,客源雖幾乎是南韓人民,但每年平均讓北韓賺進 3千萬美金的觀光收入,2005年啟用的開城工業特區,同樣也能吸引南韓人民,每年的平均觀光收入也達1,200萬美金,皆讓北韓直接獲得經濟上莫大的利益,卻在相對回饋方面,態度相當反覆,也常把要否坐上談判桌,或人道闗懷的「離散家族相逢」做為籌碼來開條件,讓部分南韓人民相當氣憤,批評首爾當局把納稅人的錢捧去給北韓權力核心享用,永遠都處於挨打的局面。
所謂南北韓離散家族其實是追朔到 1945年 9月,亦即日本投降之後,朝鮮半島恢復獨立的同時發生,而 1948年的各自獨立建國與 1950年的南北韓戰爭,再次引入列強在這朝鮮半島瓜分勢力,因列強的權力相爭與戰爭而分散南北的親人,在戰後整整 50年不知生死的親人,無法自由連絡、見面。
二十世紀的政治工具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讓全球分成兩大半,弱小國還因列強的「地盤」之爭而受無妄之災,不僅有生離死別,還得經歷骨肉相殘的時代悲劇。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世界又出現大變化,隨著「共產國際」的始祖蘇聯崩盤,鄰近的社會主義體制也樹倒猢猻散。但是南北韓之間的關係發展,尤其是北韓領導階層的統治風格與當時的國際局勢變化相比,步調極為緩慢,以至於人民的權益從未提升,整個國家欠缺人權與人道觀念。
單就在南韓統一部登記有資料的南韓離散家族約12萬,登錄人口當中已有4萬多人死亡,並以每年平均3千人的速度遺憾離世。還有一些南韓要找的,包括原本是南韓軍人,因南北韓戰爭成為戰犯的親人,以及曾經被北韓以各種方式綁架過去的親人,對於這樣身份的人,北韓的回覆通常模糊不清,甚至表示只有「投誠者」,沒有所謂的戰犯或綁架的人。
從2000年第一次的離散家族相逢以來,僅4千個家庭見到親人,目前至少8萬人(家庭)還在等待見面機會,其中70歲以上的高齡者達77%。依近十年的相逢速度估算,雙方要見面得花超過30年的歲月,離散家庭成員的苦悶與焦慮不言而喻,所以現在即重要且急迫的事情,就是要把南北韓離散家族相逢納入正常機制,擴大見面的人數與地點,不再受政治因素,尤其不要再受到北韓領導班子的不確定變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網路流言蜚語

網路流言蜚語 藝人自殺共犯 2008. 12. 17 去年秋天,南韓演員安在煥被發現在轎車內燒炭自殺身亡之後,曾在〈玫瑰人生〉等多齣連續劇演出的藝人崔真實 10 月 2 日在寓所上吊身亡,兩者棄世的時間相距不到一個月(見表一)。不開心的娛樂新聞並非僅止於此,崔真實往生的隔天和第四天,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這讓低迷的南韓影視圈更加哀傷,不景氣的娛樂圈去年一直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而南韓社會受到衝擊的同時,群體主義的熱度瞬間沸騰。 〈表一〉 時間 藝人(音譯) 備註 2008. 12. 01 李瑞賢 歌手,債務,錄音室上吊 2008. 10. 06 金智厚 男模兼演員,出櫃同志;電視劇〈土地〉,寓中上吊 2008. 10. 03 張彩媛 變性藝人(由男變女),寓中上吊 2008. 10. 02 崔真實 演員,網路謠傳放高利貸逼死藝人安在煥; 4 年前離婚,憂鬱症;電視劇〈玫瑰人生〉,寓中上吊 2008. 09 安在煥 演員,網路謠傳鉅額欠債,車內燒碳 2007. 05 呂在求 演員,電視劇〈首爾 1945 〉,寓中上吊 2007. 02. 10 鄭多彬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2007. 01. 21 U-Nee 歌手,憂鬱症,寓中上吊,網路流言 2005. 02 李銀珠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看過電影《阮玲玉》(港星張曼玉因此片獲 1991 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 年柏林國際影展最佳女演員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觀眾,對於片中 1930 年代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阮玲玉為了逃離小

兒童節有感

2016.04.04. 今天是「兒童節」,讀小學時,每逢此時節總會齊唱『四月四日兒童節,我們兒童最快活⋯⋯』。從前的兒童放學回家,有的幫忙家計家事,有的在田野街坊玩耍,或者一群人跑到有錢人家(有電視的鄰居家)圍著電視看,回想起來嘴角仍然揚起,真的是快活。 數十年後,我們下一代的兒童,享有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產品,房間塞滿了中國製造的玩具,但玩伴少了,競爭變得激烈了,比起我們那個年代聰明得多,可是,他們也得忙於準備未來。是因為大家都變聰明所以競爭激烈,還是有其他原因? 》 》 「教改」一詞在我印象中是無所適從、多「元」入學。家中 4個孩子,從第一屆教改試驗對象到末代基測都經歷了。四個孩子四個制度,還沒適應就又換了新的方式。不得不懷疑我們在學習與模仿進步國家的制度時,可能過於樂觀,卻沒有考慮到處於不同的社會文化。 從前,能讀大學的,一是要夠用功,一是要能湊足學費。現在,不怎麼用功、沒有意願讀書的人,也都有學校可以就讀,且有助學貸款應急。如此看起來,社會已經達到公平的境界,因為學習機會普及、只要願意,任誰都可以受高等教育。不過實際情形反而變得更不公平,教育領域裡的「財」高於「才」。 從前憑「惟有讀書高」的信念,以努力讀書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如今,家庭經濟允許的,正規課程之外,尤其重視英語等外語能力、參加科學數理競賽、高水準的音樂美術技藝⋯⋯。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只是基本中的基礎,更需習得十八般武藝。中產與上流階級尤其在意他人子女享有的資源,為了在教育領域上能高人一等、贏在起跑點、掌握優勢,與教育「業者」共同造就出嚴重貧富差距的教育市場。 整體社會營造出怎樣的教育面貌,我 們真的達到自由與普及教育體系嗎?還是只把皮毛移植過來,沒有吸取精髓。 我們是否離自由創意、獨立 思考的整體教育環境,仍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