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流言蜚語

網路流言蜚語 藝人自殺共犯
2008. 12. 17
去年秋天,南韓演員安在煥被發現在轎車內燒炭自殺身亡之後,曾在〈玫瑰人生〉等多齣連續劇演出的藝人崔真實 10 2 日在寓所上吊身亡,兩者棄世的時間相距不到一個月(見表一)。不開心的娛樂新聞並非僅止於此,崔真實往生的隔天和第四天,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12 1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這讓低迷的南韓影視圈更加哀傷,不景氣的娛樂圈去年一直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而南韓社會受到衝擊的同時,群體主義的熱度瞬間沸騰。
〈表一〉
時間
藝人(音譯)
備註
2008. 12. 01
李瑞賢
歌手,債務,錄音室上吊
2008. 10. 06
金智厚
男模兼演員,出櫃同志;電視劇〈土地〉,寓中上吊
2008. 10. 03
張彩媛
變性藝人(由男變女),寓中上吊
2008. 10. 02
崔真實
演員,網路謠傳放高利貸逼死藝人安在煥; 4 年前離婚,憂鬱症;電視劇〈玫瑰人生〉,寓中上吊
2008. 09
安在煥
演員,網路謠傳鉅額欠債,車內燒碳
2007. 05
呂在求
演員,電視劇〈首爾1945〉,寓中上吊
2007. 02. 10
鄭多彬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2007. 01. 21
U-Nee
歌手,憂鬱症,寓中上吊,網路流言
2005. 02
李銀珠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看過電影《阮玲玉》(港星張曼玉因此片獲 1991 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 年柏林國際影展最佳女演員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觀眾,對於片中 1930年代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阮玲玉為了逃離小報不斷揭隱私,而寫下『人言可畏』後吞下安眠藥的悲憤情結留下深刻印象。公眾人物常被攤在檯面上受公評,阮玲玉選擇自盡距今73年之久,但她感受到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仍然在各個角落重演,從未在這世上消失,尤其是演藝圈,總是擔心被偷窺、被挖隱私,因此選擇走上幕前的人,務必培養好EQ,否則,為著類似原因做出類似反應的不幸事件將一再循環,更何況現今又多了網路匿名者可以輕易污衊、誹謗且造謠,助長虛擬世界更多的流言蜚語和臆測。
媒體八卦或網路流言導致特定藝人自我了斷之後通常都無法「全劇終」,我們經常被迫目擊「未完待續」、一再拖戲的情節,因為一個人死了之後,衍生出更多更大的謠言怪獸。以「崔真實事件」為例,南韓社會大肆抨擊其前夫趙成民為了崔真實的遺產而爭取婚生子女監護權,網路毒舌派群起,批判之辛辣苛刻彷彿非得置他於死地。以現今網路上匿名留言造成的傷害程度來看,這種趨勢很容易演變成「一案兩屍」,就像安在煥自殺衍生出崔真實放高利貸的流言,前後兩者相繼死亡。
維特效應、集體意識、信仰和憂鬱症問題
南韓 KBS 電台節目與市調機構合作進行「2008 印象最深刻的事件」問卷調查結果,全球金融風暴拔得頭籌,而第二到第四名分別是燭光集會(示威抗議)、美國牛肉進口之狂牛症風波(示威抗議)、崔真實等藝人自殺事件。可見藝人等名人的動靜對社會大眾產生莫大的影響力。
事實上,名人自殺事件的傳染力驚人,去年南韓娛樂圈的悲劇發生之後,開始有人擔心「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發酵,深怕模仿自殺接踵而至。很不幸的,紅星崔真實之後,接連發生多起藝人自殺事件,也在同一時期,五十多歲中年婦女和年輕女大學生自殺的社會新聞也登上社會版面。
近年來,南韓的自殺率居高不下,選擇自殺者除了本身找不到出口而「想不開」之外,憂鬱症是在他們身上常見的疾病,另一種就是社會上的集體意識往往逼人太甚,讓人萬念俱灰,產生「賴活不如好死」的念頭。但相較於高知名度藝人的自殺,其實南韓社會的老年人與鄉村人口的自殺率在各年齡層和地區中最為嚴重,鄉村老人的自殺率足足高於城鎮老人的 6 倍之多,這讓遵循儒家文化,以敬老尊賢社會風氣著稱的南韓社會顏面掛不住。
擅長兩性議題的劇作家高允姬 11 月初在她主持的節目中表示,南韓各大城市當中,春川市的自殺率最高,她引述春川居民的話說,「春川是個很封閉的都市,只要有事傳開,即表示一切就完蛋」。這代表越是封閉的社會,就越對謠傳敏感,也越容易產生傳言,惡性循環不斷。
只有成功者才被重視、激烈的競爭環境、升學主義、沒有適當紓解壓力的管道,社會充滿了引爆憂鬱症的元素。世界第二大宣教士外派國家南韓的教會人士,在自殺事件頻傳的歲末之際,站出來呼籲教會正視人民的自殺衝動問題,並指出教會牧者也有責任。釜山市金基賢牧師針對自殺者下地獄的神學理論提出異議,他駁斥教會談論他人的救贖即是一種傲慢心態,害了那些有自殺衝動者不敢事前透露心聲。天主教大學精神科教授韓相益也提醒說,有自殺衝動的教徒不敢去找精神科諮詢,主要是因為把問題與信仰連接起來,將自殺衝動視為「信仰心不足」,終究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實踐神學大學教授趙成敦表示,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自殺衝動的教徒之中僅18.8%的人會去找神職人員諮商,他說,教徒多半因為「只要信了,一切都能解決」的見證而不敢提出自己所身陷自殺衝動的問題。韓國神學大學神學系教授蔡秀一則指韓國教會的神學有問題,蔡教授說,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在上帝的眼裡不見得是成功的,但如果唯有成功者是蒙主恩寵的價值觀不改,教會將來所要面對的不僅是一個人的自殺而已,而是被整個社會的唾棄。他直指神職人員和信徒間的信賴不足,因此牧師對自殺事件也有責任。韓相益教授認為天主教徒的自殺率低於基督教徒,其中天主教的告解懺悔功不可沒,韓教授也認為牧者和信徒之間建立密切關係,的確能夠防止自殺。
另外,南韓神經精神科醫師鄭英造教授憂心,安在煥、崔真實等名人相繼自殺以及經濟蕭條,可能引爆「社會性憂鬱症擴散現象」。鄭教授說,憂鬱症或憂鬱症導致的自殺是「傳染力」驚人的一種疾病,他以門診病人為例,發生崔真實等名人自殺事件後,病人的心理動搖現象顯著增加,他並強調應該特別注意近十年韓國的自殺率持續增長的趨勢。1997年爆發金融風暴時,每十萬韓國人之中的自殺人口最高達到18.4人,之後逐漸下降,但2006年的自殺率直衝到每十萬人中有23人,2007又增至24.8人,很顯然自殺問題愈來愈嚴重。
鄭教授說,憂鬱症被指為是「心病」,實際上卻是個「腦病」,他建議憂鬱症患者到精神科看診,他指出將恢復腦部功能的藥物治療和諮商治療並行,對於治療憂鬱症或預防自殺將有很大的幫助。根據美國的憂鬱症研究顯示,血清素和憂鬱症發生有直接又明顯的關聯,腦內嗎啡能讓人產生愉悅感與快感,準此,憂鬱症患者腦中的血清素接受體與腦內嗎啡受體數量都低於一般人,所以需要使腦部產生更多血清素接受體的抗憂鬱藥物治療,平常也可藉慢跑與游泳等有氧運動來提高腦內嗎啡濃度增加愉悅感,有助於走出憂鬱症。
網路犯罪案 倍數成長
由於南韓娛樂圈的自殺事件帶給社會不小的衝擊,而且藝人自殺原因多少與網路流言扯上關係,因此,南韓警方在去年 10 6 日起為期一個月,動員網路警察大舉調查散佈在網路上的惡意回應等流言,結果短短一個月即檢舉兩千多人,並實際拘捕 11 名嫌犯移送法辦。被檢舉的數據比起 2007 年同期多出 116.6% 之多(見表二),外界解讀為警方「聽到了」社會大眾希望儘速處理網路上散播謠言或誹謗者的殷切期盼。
〈表二〉
被檢舉類型
人數
比率
名譽毀損、公然侮辱
1,205
59.3%
脅迫、恐嚇
454
22.4%
跟蹤
371
18.3%
資料來源:南韓警方 11 9 日公布資料
警方在這一個月之內檢舉的對象當中,年齡層以經常使用電腦的20~39歲最多,總數為1,253人,占總數的61.7%,所有被檢舉人的性別比例則男多於女,男性占68.7%。被檢舉最多的類型為名譽毀損和侮辱,占了近六成。
縮短人們時間與距離的網路,雖然提供豐富資訊且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便利性,但由於網路虛擬世界的隱藏性,有時被利用作為攻擊、傷害他人的有利工具。網路普及率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南韓,每年都會出現網路流言殺人事件,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高知名度的藝人和校園霸凌事件中的受害學生。
惡言恣意貼標籤 催生善言團體
南韓民間因應網路的高普及率與匿名流言造成的危害而陸續提倡多說好話、保持口德、善待他人等相關活動,並且成立相應的團體,其中「善意回應運動本部」(見圖)是網路流言催生出來的最典型團體。它結合演藝界和政界等高知名度人士,展開「善意回應」(註:原文為合成的造字「善 + reply」的簡稱「善ple」,亦即善意的回應)的運動,將原有的「惡意流言」的標籤以「善意回應」取代,宣導社會營造祥和氣氛。廣大的中小學生,也紛紛在網路串聯連署或舉辦街頭活動來實質響應;南韓國會也發動議員連署以響應善意回應運動,國會議員們在於不同政黨與不同意見的差異和衝突當中,允諾不會口出惡言或做人身攻擊。雖然一般對於國會議員不會惡言相向抱持高度的質疑,但最起碼有了起步和宣示效果,社會仍給予他們肯定。
亞洲小天王 Rain 透露曾有中國大陸媒體大篇幅報導他自殺,這條「假新聞」讓他十分氣憤,一時覺得即使不當藝人,也得要有一番作為,他說「看到那篇報導之後,我就決心一定要活很久給他們看」。這是Rain對於網路上常見的惡意文章,化悲憤為力量的自我調適法。Rain說,有那些惡意者才會有今天的他,例如,有人嘲諷他憑什麼能拿第一?他就拿第一給大家看;有人諷刺他去了美國能做啥?他就非得到美國闖出一番事業來,不讓惡人得意。
謠言止於智者,但要娛樂圈拒絕謠言談何容易?只要是藝人都會怕沒有新聞,所以抱持著無論真假或正面負面,能登上娛樂版面總比沒有人報導來得好的心態。可是當藝人遇上負面新聞或謠傳,就必需懂得拿出本事和誠意面對傳言和鎂光燈,讓危機變轉機。

做什麼行業皆可享有隱私權和尊嚴,公眾人物亦享有隱私受保障的權利,但藝人的隱私從小道消息漫延再攤在陽光下,不管是真假皆藏不住也躲不掉。可是,公眾人物被社會公評的事情,也應僅止於其工作領域,否則,閱聽人一不小心掉進盲從起哄的陷阱,成了他人自殺的共犯。###

留言

  1. 憂鬱症、精神問題、自殺,這一切表象,說明身心病態,無法自控,需要治療,多成中醫有預防及將病態在未病之時就防止發生時。包括因病至犯罪及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隨時隨時享有互聯網便利,網上自助診療,無國界)
    Duosuccess.com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兒童節有感

2016.04.04. 今天是「兒童節」,讀小學時,每逢此時節總會齊唱『四月四日兒童節,我們兒童最快活⋯⋯』。從前的兒童放學回家,有的幫忙家計家事,有的在田野街坊玩耍,或者一群人跑到有錢人家(有電視的鄰居家)圍著電視看,回想起來嘴角仍然揚起,真的是快活。 數十年後,我們下一代的兒童,享有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產品,房間塞滿了中國製造的玩具,但玩伴少了,競爭變得激烈了,比起我們那個年代聰明得多,可是,他們也得忙於準備未來。是因為大家都變聰明所以競爭激烈,還是有其他原因? 》 》 「教改」一詞在我印象中是無所適從、多「元」入學。家中 4個孩子,從第一屆教改試驗對象到末代基測都經歷了。四個孩子四個制度,還沒適應就又換了新的方式。不得不懷疑我們在學習與模仿進步國家的制度時,可能過於樂觀,卻沒有考慮到處於不同的社會文化。 從前,能讀大學的,一是要夠用功,一是要能湊足學費。現在,不怎麼用功、沒有意願讀書的人,也都有學校可以就讀,且有助學貸款應急。如此看起來,社會已經達到公平的境界,因為學習機會普及、只要願意,任誰都可以受高等教育。不過實際情形反而變得更不公平,教育領域裡的「財」高於「才」。 從前憑「惟有讀書高」的信念,以努力讀書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如今,家庭經濟允許的,正規課程之外,尤其重視英語等外語能力、參加科學數理競賽、高水準的音樂美術技藝⋯⋯。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只是基本中的基礎,更需習得十八般武藝。中產與上流階級尤其在意他人子女享有的資源,為了在教育領域上能高人一等、贏在起跑點、掌握優勢,與教育「業者」共同造就出嚴重貧富差距的教育市場。 整體社會營造出怎樣的教育面貌,我 們真的達到自由與普及教育體系嗎?還是只把皮毛移植過來,沒有吸取精髓。 我們是否離自由創意、獨立 思考的整體教育環境,仍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