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5的文章

喜怒哀樂之燒酒人生_201312

喜怒哀樂之燒酒人生 白兆美 燒酒代言   韓流最夯女星包辦 李孝利、具惠善、李珉廷、申慜娥、宋惠教、朴敏英、河智苑、申世炅、 UEE 、金泰希、孫淡妃、閔孝琳、具荷拉、金泫雅…,都是知名韓流偶像明星,她們之間另外有一個共通點,不單單是指 A 咖美女或大咖,而是「酒」。 各行各業到了年底特別忙碌,趕出貨衝業績,許多名為忘年的飯局。韓國的年終聚餐雖與台灣的尾牙類似,但「酒」所占據的份量恐怕無人能比。 2013 年的景氣不如預期,南韓也因為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導致食品消費市場明顯萎縮,但根據尼爾森市調公司 10 月發表的 2013 上半年「快速消費商品」趨勢報告顯示,惟有酒類銷售與營業額一枝獨秀。雖不能斷言不景氣時酒就賣得更好,但韓國人鍾情於酒應該不會有錯。 接觸酒的人,多半是因為酒能助興又可澆愁,喝到第 3 攤的「炸彈酒」後,無論飲酒的動機是什麼,通常是「茫了、掛了」。這種場合,能「存活」的可能達官顯要董座輩的,因為依照常理,他們通常會找來「白騎士」或「黑薔薇」,默默助陣,幫忙代喝或擋酒。喝酒有時還能成為避責工具,因為酒後闖禍就怪到酒,對人竟然還會選擇原諒。 看過韓劇的人應該有注意到,劇中總是出現吃吃喝喝的場景。無論婆媽劇、偶像劇,不管劇情是灑狗血或清純的,不分老中青或男女,幾乎每一集都能安排飲酒場景,國外戲迷看了大概會以為韓國人怎麼都是「不喝不相識」。 所有的酒類之中,「燒酒」做為南韓的國民酒當之無愧。只要看廣告代言人就知道燒酒多「強」。數字會說話,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2011 年韓國燒酒大廠「真露」穩坐全球蒸餾酒銷售冠軍寶座,這一款酒的年銷量超過 6 千萬箱( 30 瓶/箱),銷量比第 2 名思美洛伏特加要多出近 2.5 倍。若考量到燒酒並非廣範銷到全球市場,歐美對於韓國燒酒很陌生的情況的話,那些驚人的銷量幾乎來自於國內,完全符合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愛國型「國民酒」定義。 韓國人為何獨鍾燒酒? 近十年,國際上對韓國的認知普遍來自於三星、 LG 等資訊科技產業、奧運等體育賽事,以及韓流演藝等光鮮亮麗的一面。但翻開朝鮮半島的歷史,韓國人數千年來受制於強鄰下,至 20 世紀中葉都處於選擇與鄰國妥協,也處於不能完全自主的狀態,因此性情原本溫和而多些哀傷。悲苦的人特別喜歡藉酒澆愁,平民老百

媒體的社會責任

媒體的社會責任 2009.04.19 美國新聞自由會 1942 年成立的「霍金斯委員會( Hutchins Commission )」於 1947 年提出有關美國新聞業現況的調查報告。報告中呼籲媒體要做客觀的事實報導,且應做深度報導以利閱聽人具體瞭解其意義,報告中也強調,媒體擁有不受政府箝制的自由但應對人民與社會負有責任,俾使降低媒體過於商業化或為特定團體服務的失衡狀態,這是具體觸及媒體社會責任的濫觴。 媒體被稱為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以外的第四權,此一體制外力量的意義在於啟動三權分立之制衡功能。如《華盛頓郵報》揭發「水門事件」,促使國會啟動對尼克森的調查,導致尼克森 1974 年下台; 1979 年高雄「美麗島事件」引起國際輿論與人權組織的關注,全球媒體的爭相報導,促使軍事審判公開,進而使政治與媒體開放時程提前。 真實、準確、公平與平衡報導是媒體應有的態度,可惜,現今媒體多取片面的企業經營理念,將廣告收入與為特定人事服務為最高目標,或將資訊過度娛樂化,導致色羶腥畫面與聳動言論充斥,對人民與社會進步毫無助益。 媒體在處理政治新聞時,應著重於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面,同時要適當報導國際事務,使閱聽人瞭解我們所處的地球村現況。媒體不分大小,自有深遠影響力,因此自律與品德優先於自身利益。 ###

網路流言蜚語

網路流言蜚語 藝人自殺共犯 2008. 12. 17 去年秋天,南韓演員安在煥被發現在轎車內燒炭自殺身亡之後,曾在〈玫瑰人生〉等多齣連續劇演出的藝人崔真實 10 月 2 日在寓所上吊身亡,兩者棄世的時間相距不到一個月(見表一)。不開心的娛樂新聞並非僅止於此,崔真實往生的隔天和第四天,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這讓低迷的南韓影視圈更加哀傷,不景氣的娛樂圈去年一直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而南韓社會受到衝擊的同時,群體主義的熱度瞬間沸騰。 〈表一〉 時間 藝人(音譯) 備註 2008. 12. 01 李瑞賢 歌手,債務,錄音室上吊 2008. 10. 06 金智厚 男模兼演員,出櫃同志;電視劇〈土地〉,寓中上吊 2008. 10. 03 張彩媛 變性藝人(由男變女),寓中上吊 2008. 10. 02 崔真實 演員,網路謠傳放高利貸逼死藝人安在煥; 4 年前離婚,憂鬱症;電視劇〈玫瑰人生〉,寓中上吊 2008. 09 安在煥 演員,網路謠傳鉅額欠債,車內燒碳 2007. 05 呂在求 演員,電視劇〈首爾 1945 〉,寓中上吊 2007. 02. 10 鄭多彬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2007. 01. 21 U-Nee 歌手,憂鬱症,寓中上吊,網路流言 2005. 02 李銀珠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看過電影《阮玲玉》(港星張曼玉因此片獲 1991 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 年柏林國際影展最佳女演員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觀眾,對於片中 1930 年代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阮玲玉為了逃離小

糧援北韓 以和緩朝鮮半島緊張氣氛_2012.02

糧援北韓 以和緩朝鮮半島緊張氣氛 《全球中央》  白兆美 繼 1990 年代初期全球冷戰時代告終之後,金正日的死也代表朝鮮半島冷戰時代的結束,可視為半島和平的里程碑。現今國際以美中兩霸為中心,北韓少了霸氣十足的金正日領導,中國的介入與影響力將更加深遠,南韓也怕中國完全掌握了北韓。對於朝鮮半島影響所及的各國,似乎有較宿命的連結關係,就像北韓怕美國介入,南韓怕中國介入,國際則怕這區域點燃戰火,所以雖然金正日壽終正寢,卻留給國際不確定性導致的不安感。 1948 年決裂以來,南北韓之間的關係從來就不是只有北緯 38 度線為界的朝鮮半島兩個政府的事情,而永遠都能牽扯到鄰近的中國大陸與無所不在的美國。這樣的現實,即便北韓硬頸,總是高喊民族的自主、自決,強調排除外力的介入,誘導南韓只應單獨與北韓合作達成終極統一目標,但終究脫離不了與美國或中國之間的關係。 美朝 ( 北韓 ) 關係的改善上,南韓經常是無實際決策權,卻得掏腰包執行任務。開啟南韓文人執政新頁的金泳三總統政府,就曾為了提供北韓建造輕水式核電廠,透過「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 (KEDO) 」的成立投注大筆資金,或可視為南韓出錢出力又沒拿到好處的例子。南韓原本要由韓國電力公社在北韓咸鏡南道新浦協助建造 100 萬千瓦 (100 萬 KW) 級的輕水式核反應爐電廠,千禧年起開發電廠用地,卻因陸續發生驅逐國際原子能 (IAEA) 人員、退出防止核擴散條約等北韓的擁核疑慮, KEDO 執委遂於 2006 年中斷輕水爐核電工程。該工程讓南韓舉債提供北韓高達一兆多韓元,還曾為了改善兩韓關係,南韓提供糧食等超過一兆韓元規模的物資,北送至少三兆五千多億韓幣 ( 約新台幣一千億元 ) 規模的援助,如今北韓卻幾無償債能力,這麼大的數字到頭來得由南韓人民分擔,導致「陽光政策」惹了民怨,飽受批評。 兩個曾經是一國的政治實體,分裂分治後再追求統一,多以軍事方式達成,但武力已經不是唯一選項,現今儘力追求和平共處,國際社會也希望紛爭不要擴大。不過,為何北韓一直以來都「很難溝通」?這要歸咎於為鞏固政權而徹底實行的思想控制。 北韓是實行領導人偶像化神格化的極度封閉國家,政治上獨裁、對人民採恐怖統治、教育方面幾近愚民政策,所有學科都以金日成父子思想為主軸。受這一種愚民政策洗腦的北韓人民,完全不能體認什麼叫言論自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