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產業與勞工供需失衡 移工不患寡而患不均


外籍藍領尋找韓國夢
白兆美      

人口5千萬的南韓,就業人口約51%,其中外籍就業人口約占全體勞動市場的3%左右。韓國的外國籍就業人口之中,來自主要勞力輸出的東南亞國家者約占20%,而超過半數以上的外籍來自中國大陸,是因為1992年南韓與大陸建交之後,兩國人民往返頻繁,其中包括稱為「在中同胞」的韓裔中國籍,亦即中國大陸的朝鮮族,受惠於語言相通,20年來成為最多數的外籍打工族群。另外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老華僑,目前總數約2萬人(就業人口不詳),其中約有9成是在南韓出生成長,通常不被視為是外勞或移工。而還有一種特殊族群「脫北者」也超過2萬人(就業人口不詳),適應南韓環境之後多半投入單純勞力與餐飲服務業上。
長期居留南韓的外籍人士在1960年代有35千人,一直到南韓舉辦「漢城奧運」那一年(1988)總共也才多出1萬人(45千人),但之後隨著政策的開放,滯留的外籍人數成長神速,2000年達到22萬人,2005年已逾515千人,2010年更是突破1百萬,2012年的外籍居留人口已經增加到112萬人。
1990年代中國籍(含韓裔朝鮮族)與中亞哈薩克等國(含中亞各國韓裔高麗人)跳機事件頻傳,韓國1993年啟動「產業研修制」,正式開放外籍勞工投入本國就業市場。起初引進的用意是讓較落後國家的勞工到南韓研習技術,因此當初發給他們的並非「就業簽證」而是入境研習的「研修簽證」。可是制度實施以來,外籍研修勞工與單純勞動市場畫上等號。尤其是與「3K」行業(源自日本所稱:骯髒、危險、辛苦的工作。英文則稱為「3D」產業)緊密結合。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當時南韓的產業結構尚未升級,9成以上進入就業市場的外勞也只有非專業的勞力市場可去。
韓國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崔景洙在有關「引進外籍人力對國內經濟與勞動市場的影響」研究報告中指出,由於引進的外籍人力超過9成是分布在單純勞動的行業上,而「多文化家庭」(即新住民配偶家庭)的學歷普遍低,高級人力少,整體移工對於國內經濟發展並沒有什麼幫助。
外籍勞工逃跑成為非法滯留與非法打工的情形在1998年就已經達到10萬人,3年後的2001年就暴增到25萬人,箇中原因除了外勞本身逃離剝削或暴力環境之外,部分企業主不願排隊等待通過有關單位審查過的外籍「研修生」,寧願雇用唾手可得的廉價非法滯留者。迫使南韓政府於隔年(2002)底再度提出改善外國人力制度方案,並將外籍勞工分為朝鮮族(韓裔中國籍)、高麗人(韓裔俄羅斯與中亞各國等國籍)以及其他國籍,明訂薪資與雇用條件等,可是引進外勞政策實施10年仍侷限在廉價單純勞動力範圍裡,所以,非法滯留者不降反升。
勞動部於2004年改推出「雇用許可制」,適用產業包括製造、建設、農畜產、服務業以及漁業等。未料,後來浮現其他社會問題,因為當時外勞政策上並未限制外勞的家屬以個別方式入境,南韓社會「多文化家庭與子女(兩種國籍合組家庭與其子女)」增加,卻有適應當地文化與子女教育的隱憂。
大企業大規模引進外勞較易,相對的小本生意的業主則徵不到員工,其實本國人力不是不夠,原因出在勞工本身不想屈就薪水低、危險性高的工作,簡言之,勞動條件與產業結構問題比人力不足更嚴重,因為南韓的外籍人力逼近1百萬,青年失業人口也接近1百萬。
南韓政府為改善本國人的低生育率與高齡化社會趨勢,有意降低移民門檻,近20年從海外引進的外籍勞工之外,賦予永久居留權的外籍居民有45千多人,但其中絕大多數從事臨時工或未就業,平均薪資是本國勞工的60%水準,但高級人力僅0.2%,還不到1百人。另外,為延攬海外高級技術人才賦予特惠制度的「金卡制」2000年開始實施,根據韓國貿易振興公社(KOTRA)全球人才事業團的統計,2000年至2011年期間,一共只有2597人取得過這份居留3年,工作3年所得稅全免優惠的金卡。
一般韓國人對於藍領外籍人士抱持著冷漠與排斥的態度。根據警察廳(警政署)外事課資料顯示,2003年外籍犯罪6144人,10年後的2012年增加4倍的24379人。而且殺人犯增1.4倍、強盜增2.7倍,性侵犯更是增加7.2倍之多,嫌犯以中國、越南、美國、蒙古與泰國等國籍者最多。又,根據「出入國暨外國人政策本部」發表之20138月統計月報」,非法滯留南韓的外國人之中,中國籍有69917人、越南籍27754人、泰國籍也有19359人、菲律賓籍13236人,其他還有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印尼、錫蘭、烏茲別克、緬甸等國籍的非法滯留者就超過16萬人。至於全國的外事警察人力僅11百人。
根據韓國統計廳的資料顯示,今年5月青年失業率高達8.7%。求職不順利的青年之中,將營建業視為騎驢找馬的跳板,暫時投入工地的青年占了業界一成以上。年輕人有意願到工地「工讀」,企業主卻捨本國青年而多選擇薪資較低廉的外籍勞工,造成部分本國勞工與青年為獲得一份勞力工作不惜削價競爭,本國勞工與青年族群認為外籍移工只利於業主、不利於勞工。也有部分韓國青年認為外勞搶了他們的工作,尤其是利用「訪問就業」簽證入境之後轉換為「在外同胞(海外韓僑或韓裔)」簽證(以中國籍朝鮮族為最多)分食了就業市場。
事實上,引進外勞分布在單純勞力行業對於整體勞動市場並不造成太大的影響,較嚴重的問題是企業外移。一個大企業將生產基地移到海外,就會連帶許多零件中小型企業也出走。
部分生產線已在外或將移出的企業包括兩家大型輪胎業、三星電子與三星SDI(顯示器等)、LG化學、現代汽車與其零件部門、老牌樂天食品、鋼鐵大亨POSCO等分別在美國與捷克、中國大陸、印度、越南與泰國等地設廠。企業主為了提高生產力而到海外設廠,南韓製造業在海外的直接投資額在2010年為724千萬美元,2013年增至954千萬美元,絕對是一筆龐大投資,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類的大企業生產線外移,直接牽動供需鏈裡的中小零件業跟進,對國內勞動人力影響較大。

居留韓國的外籍人數超過140萬人,其中移工與婚姻移民占大部分。社會上的外籍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劇增,外國人犯罪與非法滯留等社會問題愈加嚴重,造成韓國人對外勞產生反感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憂心本國高階人才跑去海外,引進來的卻是非專業領域的單純勞動人力,這時更需政府適當的政策去吸引高級人力、企業主根留本國、回饋社會,就有機會讓本國成為實踐夢想的地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_201008

華麗藝人的自殺王國 《全球中央》2010. 08 白兆美  曾與裴勇俊、崔智友在《冬季戀歌》演出,一躍成為韓流明星的演員兼歌手朴容夏(圖左,網路), 6 月底在首爾的寓所上吊身亡。這個事件與最近一次韓國藝人自殺事件相距不過 3 個月,今年 3 月 29 日,已故韓流明星崔真實(圖右,網路, 2008 年 10 月自殺身亡)胞弟,演員崔真永也同樣選擇在寓所中上吊方式結束生命。一連串的藝人自殺消息,不得不讓人覺得「韓國人的自殺率很高」,不禁要問「韓國的演藝圈到底怎麼了?」 在韓國國內談論明星自殺議題時,通常以 2005 年李恩珠的自殺為分水嶺(表一),當時,李恩珠年僅 25 歲,外型亮麗又是高知名度的人氣明星,所以她在寓所上吊身亡的消息,震驚各年齡層影迷,許多人感到惋惜,更多人覺得錯愕,為什麼耀眼的明星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到 2007 年初,歌手許允( U;Nee )與演員鄭多彬相繼離世,此時,演藝圈的自殺風潮已升級為社會問題。 2008 年,因為債務問題及網路流言等因素,奪走演員安在煥與韓流明星崔真實的性命。當整個社會因崔真實的自殺而深受打擊時,前後 4 天之內,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 2008 年的韓國演藝圈可謂是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即低迷又哀傷,而這時的群體主義再次加溫至沸點,社會各界紛紛呼籲防止自殺,營造友善環境等一系互的活動。不過,去年也有一位已在國際伸展台展露頭角的美麗名模金多蔚(圖, esteem 模特兒經紀公司),在巴黎的寓所自盡,今年則已經發生歌手崔真永、導演郭志均、韓流明星朴容夏等三起娛樂圈的悲劇事件。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藝人這麼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多想想愛他們的親友與支持者呢! 〈表一〉 死亡時間/得年 姓名 職業;榮譽(最近期) 備註 2010. 06. 30 / 33 朴容夏 演員、歌手; 2009 年 Mnet 20’s Choice Hot GlobalStar 獎 憂鬱症;寓所上吊

網路流言蜚語

網路流言蜚語 藝人自殺共犯 2008. 12. 17 去年秋天,南韓演員安在煥被發現在轎車內燒炭自殺身亡之後,曾在〈玫瑰人生〉等多齣連續劇演出的藝人崔真實 10 月 2 日在寓所上吊身亡,兩者棄世的時間相距不到一個月(見表一)。不開心的娛樂新聞並非僅止於此,崔真實往生的隔天和第四天,另有兩位藝人也自行選擇永遠退出人生舞台, 12 月 1 日則男子五人團體 M. Street 成員李瑞賢在錄音工作室上吊身亡,這讓低迷的南韓影視圈更加哀傷,不景氣的娛樂圈去年一直籠罩在強烈冷氣團之中,而南韓社會受到衝擊的同時,群體主義的熱度瞬間沸騰。 〈表一〉 時間 藝人(音譯) 備註 2008. 12. 01 李瑞賢 歌手,債務,錄音室上吊 2008. 10. 06 金智厚 男模兼演員,出櫃同志;電視劇〈土地〉,寓中上吊 2008. 10. 03 張彩媛 變性藝人(由男變女),寓中上吊 2008. 10. 02 崔真實 演員,網路謠傳放高利貸逼死藝人安在煥; 4 年前離婚,憂鬱症;電視劇〈玫瑰人生〉,寓中上吊 2008. 09 安在煥 演員,網路謠傳鉅額欠債,車內燒碳 2007. 05 呂在求 演員,電視劇〈首爾 1945 〉,寓中上吊 2007. 02. 10 鄭多彬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2007. 01. 21 U-Nee 歌手,憂鬱症,寓中上吊,網路流言 2005. 02 李銀珠 演員,憂鬱症,寓中上吊 看過電影《阮玲玉》(港星張曼玉因此片獲 1991 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 年柏林國際影展最佳女演員和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觀眾,對於片中 1930 年代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阮玲玉為了逃離小

兒童節有感

2016.04.04. 今天是「兒童節」,讀小學時,每逢此時節總會齊唱『四月四日兒童節,我們兒童最快活⋯⋯』。從前的兒童放學回家,有的幫忙家計家事,有的在田野街坊玩耍,或者一群人跑到有錢人家(有電視的鄰居家)圍著電視看,回想起來嘴角仍然揚起,真的是快活。 數十年後,我們下一代的兒童,享有各式各樣的高科技產品,房間塞滿了中國製造的玩具,但玩伴少了,競爭變得激烈了,比起我們那個年代聰明得多,可是,他們也得忙於準備未來。是因為大家都變聰明所以競爭激烈,還是有其他原因? 》 》 「教改」一詞在我印象中是無所適從、多「元」入學。家中 4個孩子,從第一屆教改試驗對象到末代基測都經歷了。四個孩子四個制度,還沒適應就又換了新的方式。不得不懷疑我們在學習與模仿進步國家的制度時,可能過於樂觀,卻沒有考慮到處於不同的社會文化。 從前,能讀大學的,一是要夠用功,一是要能湊足學費。現在,不怎麼用功、沒有意願讀書的人,也都有學校可以就讀,且有助學貸款應急。如此看起來,社會已經達到公平的境界,因為學習機會普及、只要願意,任誰都可以受高等教育。不過實際情形反而變得更不公平,教育領域裡的「財」高於「才」。 從前憑「惟有讀書高」的信念,以努力讀書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如今,家庭經濟允許的,正規課程之外,尤其重視英語等外語能力、參加科學數理競賽、高水準的音樂美術技藝⋯⋯。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只是基本中的基礎,更需習得十八般武藝。中產與上流階級尤其在意他人子女享有的資源,為了在教育領域上能高人一等、贏在起跑點、掌握優勢,與教育「業者」共同造就出嚴重貧富差距的教育市場。 整體社會營造出怎樣的教育面貌,我 們真的達到自由與普及教育體系嗎?還是只把皮毛移植過來,沒有吸取精髓。 我們是否離自由創意、獨立 思考的整體教育環境,仍有一段距離?###